供给侧改革 不是不要需求侧

   2016-06-20 600
导读

时至年中,不少地方、企业都出台了方案,发力供给侧改革。但如何认识供给侧改革,仍然有一些观念误区,尤其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辨

 时至年中,不少地方、企业都出台了方案,发力供给侧改革。但如何认识供给侧改革,仍然有一些观念误区,尤其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辨证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厘清。

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供给侧改革”,明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当前的现实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有供给侧问题,也有需求侧问题。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存在。有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仅仅是供给不足,那么无论是“有效”还是“无效”,都应体现为物价指数的上升,因为经济学基本原理就是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涨。但现实情况却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年负增长,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创6年新低,这显然不能简单地用“有效供给不足”来解释,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样严重。

供给和需求从来都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对立统一,不能割裂。其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具体来看供给侧,我国优质、中高端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国人纷纷出国买电饭煲、马桶盖、药品等,巨量的消费转移到了境外,表面上这是需求问题,实际上是供给问题。需求方面,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总需求都在下行,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提振力度正在减弱,这依然和供给侧紧密相关。

应当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供给侧,而弱化需求侧,否则,就与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无异。

供给侧改革要管住或者协调好需求侧,核心要处理好“适度”与“过度”的关系:一方面,适度扩张有效需求,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支持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还要防止需求的过度扩张,一过度,就会加剧产能过剩和经济泡沫,反而影响供给侧调结构。

 

供给侧改革协调好需求侧,还要“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很多产业已经处于供给老化的阶段,难以激发潜在需求。正因为如此,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在提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打造新动力上下功夫。

新供给、新需求在哪里?有人说集中在“五大领域”,也就是知识、信息、文化、金融以及其它的社会服务业。这五大领域在美国的占比是79%,而在中国只占49%,差30个百分点,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力点。而传统制造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驾齐驱,来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就像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展示的概念“我们卖的不是交通工具,卖的是环保,是时尚”。这也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7513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