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到“工业4.0”——默克尔在沈阳的“穿越之旅”

   2016-06-17 1090
导读

14日上午,德国总理默克尔推开近400岁高龄的沈阳故宫一扇朱红宫门。在结束北京之行后,默克尔的东北首访始于东方古代文化的新鲜

14日上午,德国总理默克尔推开近400岁“高龄”的沈阳故宫一扇朱红宫门。在结束北京之行后,默克尔的“东北访”始于东方古代文化的新鲜体验。
精致的清朝装束、一丝不苟的满族礼仪,在古城沈阳,默克尔经历了一次特别的欢迎仪式。

仪式完毕,默克尔走到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大正殿前。仰望着这座庄严的八角重檐亭式建筑,她一脸好奇。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介绍道,它为纯木结构,没用一颗钉子。
“噢?是什么木头?”默克尔惊讶地问。得知是松木后,她又饶有兴致地询问了这个殿怎么用、何时用等种种细节。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体现的民族特色不尽相同、宫和殿的高低位置恰恰相反、琉璃瓦的颜色也有所差异……白文煜对中国这两大宫殿建筑群的不同特色娓娓道来。
白文煜的话音刚落,默克尔就表示,她曾于2012年访华时参观过北京故宫,所以很有“眼见为实”的直观感受。
离开沈阳故宫前,默克尔收到一份颇具“中国风”的小礼物——民间艺人于启全仅用十几分钟,就完成一个“捏面人儿”。金色短发、白上衣、黑裤子,活脱脱一个微缩版默克尔。
摸着“新鲜出炉”、尚有些湿润的面人儿,默克尔欣喜不已。“颜色能保持多久?”她问道。当得知一两天就能干透、可以长久保存时,她放心地笑了。
下午,默克尔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由古代建筑风韵,走进现代工业文明,仿佛是一场“穿越之旅”。
在那里,默克尔了解到,新中国一个枚国徽、一个台压缩机、一个台拖拉机等,均产自沈阳。
“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到迈向‘工业4.0’,是一个很生动的过程。” 默克尔说。
观看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与德国思爱普公司合作研发的“工业4.0”原理生产线演示时,默克尔还不等负责人介绍,已连连发问。
机器人是酷卡公司生产的吗?哪些部件是沈阳本土制造的?哪些技术是德国研发的?
听完解答后,默克尔继续带着问题参观。她说:“德国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和中国彼此学习。”
的确,从近现代工业萌芽,到东北“锈带”低谷,再到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带来的振兴机遇,沈阳这个“东方鲁尔”期待着德资将帮助其进一步激发潜力。
博物馆内,墙上的一张图表展示了投资沈阳经济开发区的部分外企名录,宝马、戴姆勒、巴斯夫、拜耳等知名德企均在其中。
“德企还是不够多。”望着图表,默克尔笑着说,看到德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她很高兴,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德国企业在这里落户。
据沈阳政府介绍,在与沈阳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中,德国连续多年位居贸易额一个位。在这其中,中德合资的典范——华晨宝马汽车贡献不小。
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默克尔推动手柄,启动全新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下线。
抵达时,默克尔推开的是古代中国的木制大门;离开前,默克尔启动的是迈向“工业4.0”的数字化设备。在沈阳短短一天的“穿越之旅”,勾勒出中德两国交流互鉴、战略对接的美好前景。
雨中,默克尔一行傍晚时分离开沈阳、返回柏林,结束此次访华行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738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