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荣:供给侧改革及未来钢铁业发展趋势

   2016-06-14 720
导读

5月30日上午,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表示,钢铁工业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狠抓的时候,且要一抓到底,通

 5月30日上午,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表示,钢铁工业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狠抓的时候,且要一抓到底,通过坚决杜绝“高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补齐“四化”短板,切实提升中国钢铁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沈文荣认为,“供给侧改革”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就是优化上下产业供应链,进一步科学协调好供需关系,根据市场刚性需求,保留合理产能,去掉过剩产能。纵观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在钢铁、煤炭、纺织、水泥、玻璃等多个行业都存在,钢铁、煤炭尤为突出。目前,整个钢铁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每吨钢平均价格在2000元左右,有4家企业吨钢亏损在1600元以上,有8家企业亏损在500-10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亏损在300元以上,然而在此大环境下,亏损的钢铁企业还在大量生产,低价倾销,造成市场紊乱,严重危害了国家经济发展。此次“供给侧改革”,国家把钢铁、煤炭作为切入点,将产品没有市场、环保严重不达标、多年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退出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削减粗钢产能1到1.5亿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行业健康发展,这既是对钢铁企业的一场考验,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他表示,沙钢坚决拥护国家政策,积极落实“供给侧改革”,对没有市场的产品坚决停产或减产,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沙钢三分之一的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在沈文荣看来,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他表示,钢铁产能过剩不是中国家“专利”,韩国、日本、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他们也面向世界,靠大量出口国外来平衡产能,取得可观经济效益,所以中国钢铁产品完全可以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缓解国内紧张的供需矛盾,这也与国家“一路一带”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一致的。

沈文荣强调,中国不仅是钢铁大国,而且已经是钢铁强国,每年进口的钢材只有1500多万吨,约占国内用钢的2%,而且其中1000-1200万吨的钢自己也能生产,因考虑成本和市场容量等因素而不去生产,只有300万吨左右的钢还不能生产。同时,中国每年也有近1亿吨的钢材出口,沙钢去年出口钢材960万吨,出口国家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对我们实施反倾销,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应该根据WTO规则积极应对,彰显强国姿态。

沈文荣表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面对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钢铁工业现状,沙钢未来发展将坚持“以钢为基,多元经营”的总基调,坚持创新思维,认真做事,做精做强钢铁主业。目前,沙钢正围绕工业4.0,将信息化与智能化同步推进,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工艺技术、节能环保和现代管理等水平,特别是在人均产钢量指标上要进一步与世界先进接轨,同时依托钢铁主业,做大做优现代物流,做好做实非钢产业,进一步打造沙钢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钢铁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沙钢应有的新贡献。

沈文荣后表示,钢铁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积极贡献,尽管目前产能相对过剩,钢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但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还在全面实施,国内市场需求至少还有10年以上的空间,国际上也需要中国的优质钢材,因此我们要对钢铁产业的发展前景保持战略自信,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坚定不移地做好做精做强钢铁工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6371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