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三大主粮价格改革玉米先行

   2016-03-02 920
导读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社会关心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改革做出重要表态。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社会关心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改革做出重要表态。

  他表示,玉米的价格改革方案,在两会后会尽快出来,“不耽误老百姓的春耕”。同时,玉米先行之后,小麦和稻米的价格改革,也必须相继跟进,“不能拖得时间太长”。

  陈锡文是在2月27日于农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陈锡文表示,在三大主粮中,玉米主要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且当下的供求、库存等矛盾为突出,故玉米改革先行。

  他透露,通过这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对粮食主产区几个省份的调研,以及政府部门从各个方面的讨论和磨合,基本上改革思路已经形成了。

  现在,只剩“关键的一条”--即政府到底拿多少补贴农民,这事定下来就行了。

  他表示,补贴的幅度涉及到财政预算,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在“两会”以后,方案会尽快出来,不能耽误老百姓的春耕,他说“要不然种什么,怎么种,(农民们)搞不清楚”。

  陈锡文强调,关键的是不要让农民受大量的损失,一定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陈锡文还进一步明确,口粮小麦、稻谷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要改。“玉米的事情(今年‘一号文件’)讲清楚了,一定要改革,是不是小麦和稻谷就可以不改,我不这样理解。”陈锡文说。

  他表示,老百姓对口粮政策的关注度、敏感度高。但是,如果只有玉米的价补分离改革出台,而小麦和稻米的改革不跟上的话,必然会失败,“因为比价关系乱了”,如此会加剧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他强调,小麦和稻米的改革,必须相继跟进,“不能拖得时间太长”。

  会上,陈锡文还对国际国内粮食高价差的形成原因、中国托市收购政策的出台背景、演化逻辑等做了完整分析。

  在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虽然关税仍对国内的粮食市场予以了保护,但陈锡文亦认可,如果按照现在局面不管不顾,短则五年,长则七年,所有国内粮食品种的价格都会比国际市场上高出65%以上,届时,“关税配额这道防线就彻底崩溃了”。

  他表示,要通过改革、发展和创新,让中国的农产品成本降下来,这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59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