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 大部份工作将实现自动化

   2016-06-13 590
导读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万小时等等,蓝图非常庞大,对于未来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是踌躇满志。

  事实上,由于受到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迎来高速发展期。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54%,两倍于全球增幅。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增幅为19.9%。

  不过,即使这样,我国2014年的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只有3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相应的人员需求会进一步被拉低。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还有几大软肋:其一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约90%的份额。其二是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了84%。其三是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份额。我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是搬运、码垛机器人,应用也大多集中在家电、金属制造等领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规划指出,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强化产业基础能力、着力推进应用示范、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工业4.0时代的需求

  相关部门希望未来能实现机器人替代人的生产方式。去年,中国36座城市宣布已经开始筹备工业4.0。近,超过40个政府资助的工业园区开工。深圳现在已经拥有3000多家机器人研发企业。据悉,目前有77个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了扶持机器人行业的计划。如今中国国内使用的机器人中有85%来自海外,而且国内机器人生产商的零部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求,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

  不过,尽管政府拿出大笔资金扶持机器人产业,但是中国本国的机器人产业却并未因此获益。市场大量充斥着外国货,国产机器人也大量依赖国外的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还非常薄弱。甚至市场也在质疑现在的机器人投资存在着不小的泡沫,一些企业虽然上马了机器人项目,但很多是希望“套取”政府补贴,这显然违背了发展的意愿,也不利于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许这也是发展规划希望规避的一些方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5822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