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依荆山余脉,扼汉水要冲,境内山谷密布,河流纵横,山、丘陵、平原交错,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厚的自然条件。从南漳县巡检镇汉三村建一个个有机基地起步,到2013年7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中国有机谷”构想,再到如今上升到省级战略,写入省“十三五”规划,“中国有机谷”建设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已有了长足发展。
为展现“中国有机谷”建设成就,推动有机谷优质高效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本报组织采访专班从5月中旬起历时十多天,深入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和宜城采访,形成了一组稿件,今起推出,敬请关注。
汉水以南,荆山东麓,农田、水库、湖泊、山林,浑然天成、得天厚。坐落于此的“中国有机谷”,以南漳县为核心区,辐射至保康、谷城、老河口、宜城1万余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
这里,正致力于建设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汉江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推广示范区,打响生态农业的有机品牌,建成全国闻名的“中国有机谷”。
层设计,描绘有机农业蓝图
5月22日,记者从南漳县城驱车进入“中国有机谷”核心区的肖堰镇,车程不过1小时,沿途良田、山林此起彼伏,美不胜收。继续沿新修的柏油路开上1个多小时,便能到达巡检镇。很难想象,3年前,从南漳县城到巡检镇还需要3个多小时的颠簸,正因搭上“中国有机谷”的快车道,3年间,原本闭塞的山区小镇,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细数“中国有机谷”的发展历程,一条清晰的产业路径图闪亮而出。
2001年,南漳县羊角山茶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2007年,南漳县引进湖北文东投资集团,在该县西南山区的巡检镇建设规模化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2013年5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南漳县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要把襄阳南漳有机农业做成湖北名片、中国名片”。
2014年9月,省发改委批复《“中国有机谷”总体规划》,“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规划。
2016年,“中国有机谷”建设纳入湖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有机谷”规划范围包括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宜城市,其中南漳西南山区三镇为“核心区”,其他区域为“拓展区”,规划总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
从此,依托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优势,秉承生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运用农业高新技术与创意农业思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基地建设,构筑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序推进,创造山区发展良机
沿南漳县肖堰镇花庄村九里岗的山间小路蜿蜒而上,一路峭壁险绝,林木森森,十余分钟后,山将至,漫山茶树映入眼帘。
这片915亩的茶场是南漳县蓝云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黄治明2008年承包的,经过数年悉心经营,效益一年好过一年。为了让茶园效益再往上“蹦一蹦”,2015年5月,黄治明对其中的600亩茶园进行了有机转换。
伴着悦耳的鸟鸣,黄治明畅想着未来的发展:“我们这里的海拔有500多米,空气清新,生态良好,茶园不用打农药,虫子自有鸟来吃,现在进行有机转换,我们锄草用镰刀、施肥用菜子饼,除了人工费用增加了一些,投入并不太大。而且一旦2017年5月茶叶被认定为有机,价格可能会噌噌往上蹦。”
由于有机产品价格高、效益好,近年来,在“中国有机谷”,像蓝云茶叶合作社这样积极进行有机转换的企业、合作社还有很多。
据统计,2015年“中国有机谷”内“三品一标”认证证书共130张,较上年增加56张,增幅75%;认证总面积44.6万亩,较上年增加10.6万亩,增幅30%。有机认证证书共37张,较上年增加18张,增幅95%;认证总面积19.8万亩,较上年增加5.6万亩,增幅42%。
为展现“中国有机谷”建设成就,推动有机谷优质高效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本报组织采访专班从5月中旬起历时十多天,深入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和宜城采访,形成了一组稿件,今起推出,敬请关注。
汉水以南,荆山东麓,农田、水库、湖泊、山林,浑然天成、得天厚。坐落于此的“中国有机谷”,以南漳县为核心区,辐射至保康、谷城、老河口、宜城1万余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
这里,正致力于建设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汉江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推广示范区,打响生态农业的有机品牌,建成全国闻名的“中国有机谷”。
层设计,描绘有机农业蓝图
5月22日,记者从南漳县城驱车进入“中国有机谷”核心区的肖堰镇,车程不过1小时,沿途良田、山林此起彼伏,美不胜收。继续沿新修的柏油路开上1个多小时,便能到达巡检镇。很难想象,3年前,从南漳县城到巡检镇还需要3个多小时的颠簸,正因搭上“中国有机谷”的快车道,3年间,原本闭塞的山区小镇,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细数“中国有机谷”的发展历程,一条清晰的产业路径图闪亮而出。
2001年,南漳县羊角山茶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2007年,南漳县引进湖北文东投资集团,在该县西南山区的巡检镇建设规模化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2013年5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南漳县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要把襄阳南漳有机农业做成湖北名片、中国名片”。
2014年9月,省发改委批复《“中国有机谷”总体规划》,“中国有机谷”上升为省级战略规划。
2016年,“中国有机谷”建设纳入湖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有机谷”规划范围包括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宜城市,其中南漳西南山区三镇为“核心区”,其他区域为“拓展区”,规划总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
从此,依托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优势,秉承生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运用农业高新技术与创意农业思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基地建设,构筑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序推进,创造山区发展良机
沿南漳县肖堰镇花庄村九里岗的山间小路蜿蜒而上,一路峭壁险绝,林木森森,十余分钟后,山将至,漫山茶树映入眼帘。
这片915亩的茶场是南漳县蓝云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黄治明2008年承包的,经过数年悉心经营,效益一年好过一年。为了让茶园效益再往上“蹦一蹦”,2015年5月,黄治明对其中的600亩茶园进行了有机转换。
伴着悦耳的鸟鸣,黄治明畅想着未来的发展:“我们这里的海拔有500多米,空气清新,生态良好,茶园不用打农药,虫子自有鸟来吃,现在进行有机转换,我们锄草用镰刀、施肥用菜子饼,除了人工费用增加了一些,投入并不太大。而且一旦2017年5月茶叶被认定为有机,价格可能会噌噌往上蹦。”
由于有机产品价格高、效益好,近年来,在“中国有机谷”,像蓝云茶叶合作社这样积极进行有机转换的企业、合作社还有很多。
据统计,2015年“中国有机谷”内“三品一标”认证证书共130张,较上年增加56张,增幅75%;认证总面积44.6万亩,较上年增加10.6万亩,增幅30%。有机认证证书共37张,较上年增加18张,增幅95%;认证总面积19.8万亩,较上年增加5.6万亩,增幅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