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十宗罪:是什么干扰了中国制造的进程?

   2016-06-06 620
导读

来自德国制造的光环和对中国制造的担忧,已将工业4.0化为业内人士的的一种心理框架:对全新技术升级的迷恋与渴望。  这看上去

 来自德国制造的光环和对中国制造的担忧,已将工业4.0化为业内人士的的一种心理框架:对全新技术升级的迷恋与渴望。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局,或许也是一种罪,即使罪抑或并不是工业4.0本身。然而它既然如此广泛地成为我们的心理因素,各种警惕的板子,就不得不打在它的头上。
  1、颠倒甲方与乙方关系
  德国供应商一时间应该被好奇而好问的中国制造业,整地摸不着自己的头脑。
  中国买家恨不得前去争抢德国供应商的口袋,翻看各种工业4.0的解决方案。一边翻找,一边心甘情愿地供奉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而德国人只要一开口说点工业4.0那点事,我们的舆论立刻会众口一声地说,“原汁原味的工业4.0”。德国人也没有完全搞明白的事情,到我们国家来布道,我们本来大可以交流的心态学习。德国工程院院士孔翰宁,被称之为工业4.0教父。且不说工业4.0的理论有多重来源,更重要的是,他做为SAP的高官曾经在SAP任职二十年。他的背后,一直都有SAP的身影。就这样,一个披着带有鲜明供应商印记的大袍子布道者,为什么要称之为“教父”?
  在炙手可热的大背景下,工业4.0将甲方与乙方的关系,颠覆成了师徒关系。供应商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精神导师。
  去年10月份德国巴符州政府的一百多人企业代表团到中国北京等地巡回推广。巴符州是德国制造业的1/3,制造能力很强。但在陈述工业4.0理念时,一时也是蹩脚无边。一个传感器公司在20页左右的PPT中,头几页都是对工业4.0的解读——不乏无知的认识。这是德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失态。直到后面纯技术环节,这位演讲者总算回归了他的技术理性。
  德国的制造很好,但不代表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来告诉我们怎么做工业4.0。这是一个对他们同样生疏的工业升级。
  更可气的是,还有一些意大利供应商也跟着浑水摸鱼,带着几个早已存在的全自动包装机、注塑机等,也跑到中国来兜售工业4.0的解决方案。
  德国工业、德国制造精神都是我们的导师。但我们因工业4.0而将供应商供奉为救星,花冤钱的一定是我们自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4661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