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传统零售加不进互联网+?

   2016-06-02 1020
导读

很多中小型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的转型潮流,常抱怨太累、太难、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甚至有人认为,电商是大企业的竞技场,中

        很多中小型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的转型潮流,常抱怨太累、太难、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甚至有人认为,电商是大企业的竞技场,中小型企业加入成本太高。即使实体店遭遇困局,多数企业还是对互联网+望而却步。

其实从整体上来看,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转型的阻力主要有四点:

1、难以改变实体运营习惯:从面对面为主、宣传册为辅的交流,转变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来介绍产品,几乎完全改变产品营销思路,要从新角度出发定位运营模式和市场策略;

2、缺乏技术力量和系统平台:中小型企业一般难以组建专业、有经验的技术团队,而且电商业务还需要运营、推广、设计、客服等专项人员,以及一个能够把握全局的统领。自己转型的成本太高、难度太大;

3、经营理念陈旧、保守:由于互联网快速、效率高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更全面、更强的预判能力,要想消费者所想,还得快速反应,下放到每个员工的自主权更多,不再是按部就班就能跟得上节奏了;

4、不了解电商、微商:很多企业认为电商、微商只是开辟了一条线上销售渠道,只要把既定的产品和模式照搬到线上就可以了,但实际却要面对全新的挑战。比如产品,一般在网上销售的产品都有一定的规范性,或者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个既定的印象,有参数标准、与过去的认知相符。

在运用科技成果方面,传统零售行业也表现出“贫富差距”,高新技术仅为少数企业服务,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享受到新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

综合几个方面,多数企业很难在互联网+转型的路上坚持下去,或许,是因为太急于看到成果,专注于分析外界变化,而忽略了探究内在的自我。

对应四点阻力各个击破,先看运营习惯如何转变。“星瀚资本合伙人杨赞松认为,线上商务是消费者行为学,收集、分析数据就能得到明确的消费需求和方向判断;线下商务是哲学,更高深的范畴,要靠揣摩、提炼出方向,反复试验以明确消费者偏好。

这样看,线下转入线上,就要提供互联网化的产品和服务,并且用互联网语言来沟通消费者,比如微信商城在公众号上推送的图文消息,或者别早微店通的24小时响应式客服系统。

线上不同平台的转换也无法直接照搬,比如传统电商平台,商家都是以供货商身份入驻,类似于实体店进驻大型商业广场。而微商则具备更多个性化发挥空间,比如别早微店通在每个企业自建公众号的基础上搭建商城,各自立,自主性更强。

在技术力量的问题上,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办法是抱团第三方平台。

零售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阻力相对较小,因为零售产品大多有硬性消费需求,对于全新的品牌,零售产品一个次尝试的门槛较低,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参数了解商品,购买后也能马上判断产品价值,所以在线上渠道被接受的程度很高。但自建商城成本较大,技术实力也未必跟得上需求。目前很多微信第三方平台的技术系统比较成熟,在发展方向上也有了自己的风格,比如APP式、分享经济式等等。

杂谈

经营理念转变和对互联网+的学习就好比爬山,上坡是消耗体力的,工作觉得累,就是能力开始提升的时候。互联网+转型的过程,其实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是一种提升,比如管理者权限、财务分账等等,都是通过新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就像人们以往只接触过轿子、马车的时候,汽车刚出现肯定不会马上普及,但作为更先进、高效的交通工具,被广泛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快速而且复杂,企业纠错的成本很高,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培养哲学思维,不仅是用来分析、判断,更是让企业能思考前所未有的问题,预判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的信息处理能力优势就在于此,能够更深入的接近商业的真实性,感知消费者的“所求”、“所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sipi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3322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