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物流与生产密不可分。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流通革命’始终是一对‘孪生姐妹’。”
“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是推动流通革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本次解读将需要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重点工作进行了说明,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引导和调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通领域催生了新一轮的“流通业革命”。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购零售交易额达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3%,跃居全球一个位。中国搭上了新一轮“流通业革命”的快速列车。
《意见》指出,“互联网+流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活力的领域,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有利于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创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动消费和就业。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流通领域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瓶颈,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因此需要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二是营商环境“软制约”,因此需要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开展允许无车企业从事货运和商户选择执行商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的试点;三是线上线下的融合问题,因此需要推动传统商业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市场。
易观智库流通总监曹培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家在很早就进行了布局,但是他们开始的布局是以盈利为目的来进行的,跟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战略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空港资源有限,空港资源限制了流通的发展,这些都是基础设施上的不足,需要政策上的放开。另外特殊品的运输,比如冷链的运输,几乎是通过公路运输,商家都在各自为战,包括第三方运输。而现在大量的资本都已瞄准后一公里的生鲜智能柜的建设。
“要利用‘互联网+流通’,来降低国内物流成本,优化消费流通方式,促进国内消费。”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曾透露。
申正远认为,应对这些瓶颈,一方面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另一方面,也要破除营商环境“软制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软硬两手一起抓才能促进市场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