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4.0?中国制造未来机遇在哪?

   2016-06-01 900
导读

启示  结合之前的了解和此次调研情况,我们对工业4.0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实现方式看,工业 4.0是


启示

  结合之前的了解和此次调研情况,我们对工业4.0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实现方式看,工业 4.0是一个基于共识、各方分工协作的完整体系   工业4.0内涵丰富,包括技术革命、生产组织变革、标准体系建设、商业模式再造及价值链重构等。但从如何推动实现的角度看,工业4.0可以被视为一个基于共识、各方分工协作的完整体系。德国制造业各利益相关主体对竞争力提高路径有同样的“话语体系”,政府部门、各类型企业及科研院所对自己在工业4.0中的定位、任务等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深知各方都是构建这个宏大产业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工业4.0不是规划,也不仅仅是愿景展示,更是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其借鉴意义在于,规划或方案等能否成功,更多取决于前期形成过程中是否大限度地达成各方共识,找到适合所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各方合作共赢平衡点。

  2、要正确认识工业4.0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工业4.0目前只能是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之一

  工业4.0是德国针对自身产业发展问题提出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在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等达到相当水平之后进一步提高效率的问题。调研发现,在德国一些很具竞争力的工厂,工业4.0的应用反而不多,其原因是工业4.0的前期投入很大,并且不是当下解决该工厂面临主要问题的有效方式。德国企业目前具备的竞争力,绝不是来自于工业4.0,而是其长期以来稳步发展、持续创新改进的结果。工业4.0只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一种,绝不是全部,也解决不了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的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等难点问题。因此,重要的是引导我国企业正视自身问题,脚踏实地,对确实需要引入工业4.0解决方案的企业可以鼓励,但同时支持企业不断寻找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更经济的转型升级方案,切忌借概念一哄而上。

  3、对“机器替代人”等类似提法应该慎重

  调研发现,很多德国一线管理者对“机器替代人”的提法持保留态度。我们理解,除德国劳动力市场偏紧、工会组织强大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会引发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减少双方对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共识,而且短期内“机器替代人”在很多领域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借鉴意义的,要牢固树立“人是核心要素”这个观念,尽量减少和避免类似提法对广大劳动者队伍的负面影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265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