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减税并非供给侧改革万能药 切莫缩小格局

   2016-05-27 770
导读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社会上不时出现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和误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最有力的改革措施莫过于普遍性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社会上不时出现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和误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有力的改革措施莫过于普遍性减税,用减税激活经济。专家指出,把减税当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无形中缩小了供给侧改革的大格局,同时也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降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改革目的,还需打好“降成本”的组合拳。
  切莫缩小格局
  众所周知,偏见和误解会掩盖真相、误导行为。特别是对于供给侧改革这样的国家大战略,错误认知更需要及时澄清,以免产生或扩大负面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无论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还是化解房地产库存、补齐发展短板、防范金融风险,都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三五”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改革措施。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与“十三五”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统一的,创新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和支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
  整体来看,供给侧改革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显然,单纯强调通过减税、降成本的观点,是将包括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环节的供给侧改革格局缩小了。
  在实际操作上,减税只是众多手段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方向应是“八减八增”:减少政府管制,增加市场活力;减少行政垄断,增加公平竞争;减少税费负担,增加企业效益;减少政府机构,增加社会组织;减少货币超发,增加直接融资;减少政府投资,增加社会投资;减少资源消耗,增加智力资本;减少短期政策,增加长期法治。
  减税作用有限
  当然,目前实体经济发展艰难,减税降负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短期实行减税政策后,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环节税负,相应增加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然而,在供给侧改革中,减税并非“万能药”。按照西方供给学派的主张,减税可以降低价格、激发需求,让供给侧活起来,打破因产品多、价格高、消费能力不足引发的“滞胀”僵局。但中国目前的情况还与此不尽相同。
  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的供给侧问题比较复杂,很多老百姓(45.880-0.56-1.21%)不是没钱消费,而是国内供给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据悉,当前中高收入阶层境外购物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我国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抑制了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仅靠减税作用有限。
  打好“组合拳”
  在供给侧改革中,减税只是降成本的措施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降低企业成本的安排部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一整套“组合拳”,改变了降成本就是减税的思维模式。
  在张鹏看来,降成本“组合拳”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将“营改增”改革的效能进一步发挥出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等等。
  其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非常重要。“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认为。
  从某方面来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减税对企业更重要。财经专家李宁分析说,对企业来说,大部分税收成本是以企业的销售和盈利为依据的,所以在企业亏损和产品销量不好的情况下,一些流转税和所得税就不会缴纳,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成本。相反,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财务成本等与企业盈利脱钩,只要企业开张,就会发生。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2132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