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遇上“知识+”

   2016-05-27 660
导读

 知识管理已从过去的知识文档管理等升级为知识+。组织该如何建立知识+时代的知识管理?如何实现智慧化的学习?  互联网+转型


 知识管理已从过去的知识文档管理等升级为“知识+”。组织该如何建立“知识+”时代的知识管理?如何实现智慧化的学习?

  “互联网+”转型的“道、法、术”

  IT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支撑,信息化背后,是从IT思维到DT思维(即大数据思维)的演变。而DT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做好用户画像、智能推荐和云端服务。

  以往,企业在做知识管理时,都是以IT部门为客户,而现在该是思考怎么延伸至每一个用户的时候了。特别是随着员工形态的变化,员工不一定是为我所有,但一定要为我所用。畅销书《失控》,在我看来其背后的寓意是企业正在从失控走到走出控制,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对自由的向往,而只有摆脱控制,随之而来的个体价值、自发性、自组织、蜂群智慧、自下而上的管理等正面效应,都会充分体现出来。

  互联网真正改变的是大工业时代的“等级、命令和控制”。在机联网时代,人们追求“平等、参与和分享”;在人联网时代,则注重追求“自主、掌控和意义”。正如马化腾所说:要构建生物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都在寻求变革之道。但事实上,繁复的变化背后有不变的“道”: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其中,两个中心是指客户和员工,一个基本点就是产品。要实现它们的办法,就需要通过“连接、融合、创生”。

  怎么实现连接?比如:利用微信、阿里钉钉等连接一切,利用私有App深化应用。

  怎么进行融合?跨组织的协同场景洞察和IT能力。现在,组织都在不断打破科层制、打破原有组织架构的去中心化,原来企业的全部信息系统均基于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协作是与组织架构外的人协作。

  具体的实践方法,就是要应用移动、云、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4.0等技术。只有洞察“互联网+”对企业的真正影响,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让技术为我所用,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以蓝凌客户美的为例。其“互联网+策略”就是连接用户、建立平台,互联生态。通过三大流程(用户端到端、产品端到端、订单端到端)、四大举措(移动化、大数据、云和智能制造)来支撑美的向敏捷型企业转型。

  现在美的App、美的微信平台,使得用户的粘性显著增强,打通了包括咨询、体验、购买、配送使用、售后等全过程服务。

  “知识+”落地的三个维度

  在我看来,信息不对称时代将逝,知识不对称时代到来。因此,通过知识管理打造不对称竞争力,才能实现知己所知、用己所知、创人未有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风生水起,“知识+”也自然开始蓄势待发。知识管理已从过去的知识文档管理等升级为“知识+”,更需要打造知识不对称的竞争力。而实现“知识+”的落地,必须从场景化、游戏化、智慧化三个维度推进。

  那么,组织该如何建立“知识+”时代的知识管理?如何实现智慧化的学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160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