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大核心技术支撑国内条工业4.0演示线

   2016-05-26 690
导读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可以实现个性化装配和加工-系统涵盖了从定制到生产交付全部过程,实现了网络化生产系统的纵向无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可以实现个性化装配和加工

-系统涵盖了从定制到生产交付全部过程,实现了网络化生产系统的纵向无缝集成

-填补空白的同时,证明辽宁已具备规划工业4.0生产线的能力

-我省已初步划定了5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筛选出了462个示范项目

客户在网上下达个性化订单,相关内容一个时间传递至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同步将信息传输至生产系统,智能制造系统马上针对订单的要求来指导机器人开始个性化的装配和加工,消费者动动手指就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任何产品———这就是全国条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生产的过程,也是对未来大规模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示范。

这条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演示线,成功将工业4.0的抽象理念变成一条具体的生产线,实实在在地让大家看到了智能制造究竟为何物。

5月17日,在沈阳自动化所一楼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三个手臂机器人正在根据“客户”的定制指令进行组装生产,转眼间一件定制成品模型就被放置在货架上。这一演示线的成功研发,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更证明了辽宁已具备规划工业4.0生产线的能力。

沈阳自动化所相关项目负责人解释,演示线的三大核心技术———管理生产系统、动态可重构生产单元、数据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均为自主研发。整套系统涵盖了从定制到生产交付全部过程,打通了管理、控制、生产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网络化生产系统的纵向无缝集成。

演示线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涉及了传感技术、数据采集、无线通信、视觉技术、机器人、软件管理等数十个技术领域,是沈阳自动化所多年来科研成果的积淀。

在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看来,智能制造不是一家企业、一个研究所一段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条上所有因素的共同努力,一边尝试一边摸索。

这条演示线不仅体现了辽宁在技术层面的厚积薄发,也让人对辽宁迈进工业4.0的人才支撑充满信心。据介绍,承担该项目的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研究室,拥有130多位研究人员,几乎清一色是毕业于名校的博士、硕士,且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

正是因为有了高端技术的支撑,演示线一经发布就受到业内瞩目。据介绍,自该生产线问世3个月以来,每周至少有两批客人要求到此参观,其中还有一些跨国企业的研发团队。参观过程中,部分企业现场就表示出强烈的合作意向,希望尽快敲定合作的具体细节。

上海某著名汽车集团在了解了演示线中的工业无线数据采集技术、生产系统结构和工艺动态组合技术以及系统纵向集成技术后,表达了合作意向,目前双方已经开始了具体接触。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升级改造需求强烈,在“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的领域中,大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辽宁企业大有可为。为此,我省已经初步划定了5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筛选出了462个示范项目,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138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