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必须掌握的十大信息

   2016-01-23 1340
导读

日前,菁葵投资完成了《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00多页的《报 告》以1530个车主以及85家

         日前,菁葵投资完成了《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00多页的《报 告》以1530个车主以及85家企业为调研样本,对2015中国汽车后市场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6年的市场行情进行了展望。预计春 节后,《报告》正式版本将由菁葵投资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

《报告》认为,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并由2015年“群雄逐鹿”的格局迈入2016年“合纵连横”的阶段。

汽车后市场必须掌握的十大信息

一、渠道:以4S店及连锁店为主

汽车维保渠道集中在4S店及连锁店。买单主体影响渠道选择,有车险理赔的支撑,车主倾向于选择4S店;更换轮胎及油漆钣金等类别自行承担费用高,部分车主会考虑多个渠道。网上预约线下维修保养方式新颖且服务到位,车主采购零配件对电商认可度高。

二、频率:58%车主半年保养一次

2013-2015年维保频次逐步下降,每季度一次维保车主仅占24.1%,当前车主维保习惯多集中在半年一次。高价位汽车相对保养频率更高。

三、费用:常规维保年平均消费5071元

2015年维保费用整体低于2014年水平。工时费占整体费用基本集中在10-30%,变化不大。工时费与车价成正比,高价位车型偏好4S店维保。连锁店油漆钣金愈来愈受车主认可。

四、自购:消费者青睐一条龙服务

配件类产品整体购买比例不高,车身附件自购比例接近50%,而易损件仅为30%。自购配件群体多选择购买与安装一条龙服务,更具便利性。

五、价格:线上渠道凸显价格优势

4S店、汽配城在零配件价格上劣势明显,而路边店商品种类比较单一,线上购物渠道在配送上获好评较高。汽车用品可替代性强,线上品类丰富,价格优势明显,份额占比高,购买比例近一半。

六、企业:以直营连锁为主要方式

74%的受访企业在开展连锁经营,直营连锁为主要方式,越来越多企业走向跨省连锁。受访企业门店收入增长强势,但仍有6成企业销售收入不过千万。大型连锁汽修店收入增长强劲,门店扩张37%,单店业务量增加56%。

七、信心:对未来市场保持冷静

受访企业对自身未来市场占有率预测更为冷静,对行业景气程度总体看好,但同业价格战和人工服务成本的提高使企业“望而却步”。

八、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远低于美国

2015年,美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5亿辆,中国超过1.7亿辆。中国汽车后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美国,美国 的4S店数量、维修店数量、配件店数量分别为13000家、170000家、36446家,而中国三者的数量分别为22000家、440000家、 250000家。中国直营连锁企业门店超过100家的不足5个,超过200家的基本全是加盟连锁。

九、格局:外生力量影响力不断加深

汽车后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9%,售后服务增长有望达到30%。市场整体格局变化不大,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外生力量影响力不断加深,跨行业的连锁公司、资本、电商、保险公司入局,连锁已经成为发展必由之路,各种跨界合作、抱团取暖屡见不鲜。

十、展望:合纵连横抢占市场,市场集中度将提高

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合纵连横抢占市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连锁巨头尚未出现,连锁将是未来核心业态形式。跨界带来创新,可加速市场成长。保险政策调整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其他政策近期影响较小。外资配件商和服务商虎视眈眈,或有大动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12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