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警用装备未来

   2016-05-25 1670
导读

繁华的市中心商业区,人流如织。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从数千只电子眼中迅速锁定一个身影,该市警务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地图上,立即闪现


繁华的市中心商业区,人流如织。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从数千只“电子眼”中迅速锁定一个身影,该市警务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地图上,立即闪现出一张放大的犯罪嫌疑人照片……

  人们经常向往着好莱坞大片中的“天眼”“天网”,但现有技术却远远不能满足预期。不过,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法治周末记者感受到,随着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进步,科幻片里描绘的一些场景其实已经越来越近。

  由公安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警博会)于2016年5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五百余家中外参展商携新产品参展。展览面积突破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刑事技术、武器警械、反恐防暴、应急救援、防护装备、交通工具、警用航空等展区。

  本届展会在往届警博会展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新形势下警用装备的优化与创新,并注重无人机、大数据及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与融合。视频监控、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警用无人机)、反恐防暴、警用机器人等各种装备让前来参观的观众大开眼界,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和警用航空实战应用论坛也受到广泛关注。

  找人,有望摆脱人海战术

  “我们很需要能够帮助找人、找车的科技装备。”湖北省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基层通常警力不足,有些复杂疑难的警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如果有技术装备能够帮助快速定位人和车,势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深度学习’缩小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本次警博会的高峰论坛上,东方网力(300367,股吧)公司研发总监万定锐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找人技术的新进展,他表示,“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能够帮助计算机大大提升对语音、图像和人脸的识别准确率。

  万定锐解释说,在传统找人应用中,需要通过人力逐个浏览、逐帧回放视频来寻找嫌疑人踪迹,不但速度慢,而且人在疲劳中容易出错;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找人技术,则能通过人群分析、人脸识别和体貌体征检索等方法,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快速搜索和定位,帮助警方寻找案件线索和嫌疑人,并对重点区域进行预警。

  一位一线办案民警曾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在办案中筛查视频资料往往要每天看十几个小时,甚至不敢眨眼,因为如果看漏一个细节,就可能将案件误导到错误的方向。

  在警博会现场,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视频浓缩摘要技术,已能将24小时的视频浓缩为约5分钟,比如夜间或某些偏僻区域的录像,由于目标出现得很少,几小时视频中需要查看的部分往往只有十多秒,找起人或车来要方便得多。

  东方网力产品经理廖飞举了个例子:此前某地公安机关为破获一起大案动用了200名警力,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来筛查视频资料。而如果采用智能视频浓缩处理和找人技术,只需约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量。

  法治周末记者随后在海鑫科金公司展台上体验了人脸识别技术,在一台身份核验设备前,记者将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读取区域,屏幕上显示出身份信息,并将摄像头采集的面部照片与身份证内部信息进行实时比对,两秒内即给出比对通过的结果。而海鑫科金工作人员代替记者站在摄像头前,设备立即显示人脸比对失败。

  有视频监控领域的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该领域大的变革,就是将“人”的盯守环节去掉,实现完全的人工智能。而人所要做的,只是在后进行决策。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078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