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腾讯研究院基于行业发展、国际经验与自身多年研究,推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立法与公共政策》。据称,这是国内一个本系统梳理与探讨互联网立法核心问题与前沿趋势的专著,汇集了腾讯研究院多年来法律政策方面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各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对互联网相关法律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全书围绕“互联网+产业”、“网络治理”、“数据保护”、“数据开放”、“知识产权”、“网络中立”和“竞争规制”七个热点问题深入展开论述。
本次研讨会分为“书籍报告分享”、“互动问答”、“专家点评”、“开放式讨论”四个环节。腾讯研究院张钦坤副秘书长在致辞环节先谈了对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在整个科技领域都呈现出立体的平台生态竞争格局,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低端是硬件层,硬件层之上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之上是应用型平台。目前大的互联网的公司都聚焦在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通过开放API的方式,与众多中小型公司共同服务自身平台用户。这三个领域中的互联网公司发展都表现出平台引领型的发展和创新模式。其次,国家互联网法律政策的制定紧密围绕着应用平台责任的问题。他分别从知识产权与竞争、消费者权益以及国家治理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后,他指出高科技领域的平台是一种高度依赖型关系的平台,消费者的需求是持续变化的,未来依然是激烈的竞争和无穷的变数。
互联网创始人Tim Berners-Lee曾说“网络中立性这一原则之所以重要,正是在于它关乎互联网的未来”。腾讯研究院席研究员蔡雄山从网络中立问题的源起出发,分别分析了欧盟数字单一市场大战略下网络中立原则的确立,法国网络中立的进展。此外,比起欧盟,美国确立了严网络中立规则,对宽带服务提供商提出了禁止屏蔽、禁止流量控制、禁止付费优先的三大原则。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网络中立原则的探索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后,蔡雄山研究员对ICANN管理权的移交、数据保护、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分享经济和信息无障碍等互联网领域七大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并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立法的热点问题。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乐以中国被遗忘权一个案、广告屏蔽软件案件以及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蓬勃发展为例,说明我国想要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除了产业上壮大、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外,更体现为法律制度、规则的对外输出,不盲从域外做法,提高在国际网络治理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和发言权,这就需要立法、司法以及法律研究人员共同的思考和努力。
中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互联网法律中心李海英主任指出,“互联网+”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强调互联网发展的新经济属性,更强调平台化的数据汇集和深度的应用。反映在法律领域,“法律+互联网”需要传统的法律规则在适应互联网发展、以及向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适用。而“互联网+法律”则需要更多的创新,创新的立法理念和制度体系。在互联网+的各个行业领域,我们应积极回应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治理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主任评价《互联网+时代的立法与公共政策》一书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各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对互联网相关法律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全面、深入探索,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周汉华研究员认为,本书的议题新颖,覆盖的话题范围广泛,体现了研究者对前沿问题的明锐意识,研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其中的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精炼。有助于一般读者快速、全面了解“互联网+”发展过程汇总面临的各种法律与政策问题,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的专业人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