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试水“互联网+” 学生戴智能腕表去上课

   2016-05-18 570
导读

市教育局昨日举行2016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在会上表示,诸如校讯通这类面向家长有偿的信息提供将逐步被取消。而

       市教育局昨日举行2016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在会上表示,诸如校讯通这类面向家长有偿的信息提供将逐步被取消。而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互联网+教育”,是与会者热议讨的话题。

目前在厦门,教育信息化似乎两极分化,厦门六中昨天表示,他们计划试点可穿戴设备——试点学生每人发一个腕表,他们一走进学校,心跳等身体状况信息都会发到后台,腕表还可以发送他们运动以及参加社团的轨迹;实验小学等学校则在试点让学生带iPad到学校上课。

不过,有的学校还在用金属探测仪来“搜身”,看看学生是否带手机。

昨日参加会议的信息工作者表示,手机、平板电脑等进入课堂是趋势,要做好迎接它们的准备。

大数据时代 教育不能置身事外

昨天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都浓缩在一个二维码里,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所有的会议资料都可下载。

与会者都在感慨: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化会议。不过,在学校应邀上台演示先进技术如何走进课堂时,突然没电了!

台下有人在冷哼,这说明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没有电,什么技术都白塔!

这形象地说明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大数据似乎无所不能,但有时无比脆弱。

参加会议的信息工作者断言,现在或许还可以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进入课堂是趋势,要做好迎接它们的准备。

当然,在学校信息化过程中,的确有许多矛盾需要平衡。比如,带iPad到学校,是否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担得起的?如果不是,应该怎么办?还有视频、动画和黑板字的协调等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是无法置身事外的。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林佳添说,现在很多方面、很多事情都要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要认识到信息化对学习方式等都已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再也慢不得,等不起,必须动起来。

【相关】

“校讯通”将取消

随着厦门教育信息化“人人通”的实现,诸如校讯通这类面向家长有偿的信息提供将被取消。

2013年,厦门市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公办学校100%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2014年,再次率先实现“班班通”硬件全覆盖;2015年,初步建成高水准的新一代厦门教育城域网,为“人人通”全面铺开提供保障。

不过,在厦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日臻完善的同时,一些学校还在使用有偿的“校讯通”,学生家长每个月都要缴交8元到10元不等的费用,学校才会推送作业或是各种通知给家长。家长表示很纳闷,为什么有免费的信息手段不用,而要用有偿的通讯手段?

市教育局昨日表示,厦门教育信息化水平足以给家校联系提供免费平台,面向家长的有偿信息提供将逐步被取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803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