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升“互联网+”能力建设,中国电信推广“双十”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政务云服务、医疗云服务、教育云服务等方面的产业互联网十大专项行动;同时加速推广视频+、对讲+、炒股+、分享+、智能监控等消费互联网十大特色应用,加速打造智慧生活新平台。
互联网+现代农业
中国电信以农技推广、物联网、农产品电商平台等为切入点,推进“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在农业部和农科院指导下,中国电信开发建设的“农技宝”应用,实现了农民随时随地自助查询农业资讯、市场行情、“三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事提醒等信息,以及与农技专家远程互动、预约下乡等,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率,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动物疫情的远程诊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目前,“农技宝”已覆盖26个省份1000多个县,服务人群数超过80万,农技员与农户互动超过1100万次。
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国电信已在全国部署了近万个智慧农业大棚,数百家农企接入了农业生产监控云平台。杭州萧山美人紫葡萄生产园区接入中国电信农业生产监控云平台后,该园200亩葡萄大棚的光照、空气、土壤等环境参数都可以自动展示和分析,农户可随时了解生产情况并进行智能化控制。
互联网+精准扶贫
1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建设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构建扶贫大数据平台,共同推进扶贫领域信息与通信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搭建国家级扶贫云及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为各行业机构、社会相关方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应用服务,终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2015年9月,甘肃省被列为国家扶贫办全国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省份。由甘肃省扶贫办牵头,相关厅局配合,中国电信所属的甘肃万维公司建设了我国一个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实现了对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扶贫措施监管落实、扶贫成效分析评估、绩效考核奖惩有据的工作闭环机制。平台可以对甘肃全省6220个贫困村、101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同时采集了到户、到村措施约1100万条,具备精准管理功能,保障因户施策的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自身的通信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总结好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经验,建设扶贫信息化平台,将试点贫困县打造成“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示范区。为更好地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国电信将针对扶贫工作人员及扶贫对象,在手机、话费、流量费等方面予以更多优惠。双方将组建扶贫信息化工作团队,全面支撑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的落地实施。
互联网+创业
1月30日,成都市个“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青羊区,“苏河汇创业咖啡”同步启动。这是成都市青羊区和中国电信共同打造的面向互联网的智慧城市体验基地,也是新技术、新兴业务和创新项目的创新孵化平台,以及集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于一体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机构“苏河汇”及批10余支创业团队当天正式入驻“互联网世界”。
“这里不光为我们创业者提供了免费办公场所,更是一个集互联网思维、应用、商业模式及用户体验感知于一体的开放式合作平台。”大学生创业者蒋中超介绍说。蒋中超和他的团队于2015年凭借手机应用App获天使投资机构批种子投资。创新创业基地为这帮年轻的创业者提供了全新的场所与舞台。
据悉,中国电信正在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扩大“互联网+”在创新创业上的推动作用,为创业者提供汇集前沿技术、贴近商业运作、面向用户体验的全新创业平台。
互联网+教育
3月4日,教育部与中国电信签署为期五年的第二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开展战略性合作。
2016年至2020年,双方将在7大领域开展合作: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推动管理及资源平台的深入应用与协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的能力;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提供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到2020年,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的学校将全部完成光改提速,实现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bps,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bps。同时,还将积极探索为中西部边远地区中小学解决互联网接入问题,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
中国电信已在“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校园安全、关爱留守儿童、专题培训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投资42亿元,为17万所中小学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其中13万所学校实现了光纤接入;教育云平台服务于14万个班级、113万名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投入3300万元支持教育部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举办12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共培训1800多人,120多人参加部属高校信息技术安全专题培训班,双方合作开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在两年完成了1000人的集中培训和10万人的远程培训;投入7000万元支持各地教育部门打造智慧校园标杆学校近6400所;支持平安校园建设,覆盖2万余所学校及幼儿园;双方联合在8个中西部省份开展“翼校通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该项公益活动为近200万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
互联网+智能制造
1月27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潍柴工业园区签订了“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战略合作协议的指引下,双方将进一步配置优势资源,加强沟通、互相支持、深化协同,在智慧工厂、智能产品、制造业大数据等“互联网+”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的示范标杆。
2015年,中国电信先后在广东、浙江、江苏等10个制造业大省,进行了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制造业服务化试点,打造了11个创新示范标杆项目。通过为工业企业搭建宽带化、泛在化和智能化网络,构建“网络+云”的基础设施,为制造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服务等环节提供全方面的支撑与服务,并在企业运营层面,助力企业管理、营销及大数据互联网化运营。去年8月,中国电信与TC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中国电信先进的网络和平台资源为TCL采集生产制造、供应链、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提供从生产到服务端的全方位智能管控和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