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来说,国内无论是高性能的传感器、底层开发技术,还是在图像拼接、播放器等领域,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VR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支持下,成立了“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该联盟在中国3D产业联盟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了华为、长虹、蚁视科技等批50多家骨干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到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联盟副秘书长叶秀锋,他表示联盟号召力正迅速增强,当前已有近150家企业加入,从已入盟的会员构成来看,已经涵盖了VR全产业领域,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应用、平台、媒体、投资等等领域的企业参与,这也预示着中国虚拟现实产业链相对完善,已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据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叶秀锋介绍,“目前虚拟现实行业概念还在普及阶段,VR产业发展还在初期,市场上各种VR概念混淆,产品体验层次不齐等问题较为普遍,因为对于VR产业来说,用户健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联盟作为行业组织,有必要积极做好消费者引导、市场规范等工作。
当前联盟正在组织“HiFun全民体验计划”,面向中国近亿VR粉丝进行线上线下的“尝鲜”体验活动,理解真正的VR概念,体验到in的VR产品和内容,同时联盟也在收集用户的各种体验数据建议,以此来反哺VR产品的迭代。”
叶秀锋说,“当前虚拟现实仍然属于科技行业中的新兴技术,其技术的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想象性(imagination),是引发各行业变革的直接对应依据。从VR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来看,当前市场上能够看到的主要产品集中在VR头显类的设备,而真正的VR行业应用才刚刚开始,VR家装、VR旅游、VR媒体、VR游戏、VR/AR教育、VR医疗、VR军事、VR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等都有部分企业开始深入做研发。从长期来看,VR技术会先引发视听行业的变革,VR沉浸体验是给人以全新的沉浸体验感,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生活方式。”
“VR技术可以充分融合应用到各个行业,也意味着产业规模巨大,从市场上各类机构的预测数据对比来看,基本都在千亿级的市场,我们也基本认同这一预判数据。对于未来中国VR产业的规模,可以参照手机市场、游戏市场的发展规模”,叶秀锋如是说。
当前,从产业机构来看,VR技术支撑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国内很多VR企业正处于产品试水市场,资本跑马圈地阶段,良好的VR产品体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整体发展态势增快明显,这有利于VR概念的迅速普及,基础市场的培育工作。
与国外VR相比,国际企业有良好的科研和研发基础做支撑,主要集中在VR技术的理解,工业设计、产品研发能力上等。其次就是上游的核心器件、原材料、一些关键技术是由国际巨头把控着。
对比国内而言,一是我国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有一个大的优势,就是我们人口多,我们有巨大的市场,毕竟虚拟现实是人和机器的组成的一个新的互动,就和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一样,优势明显。二是我们有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世界上完善的信息产业链。
针对联盟创新价值方面,叶秀锋进一步表示,“联盟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以用户体验研究为核心,人因健康舒适度为基础,推动VR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长虹、华为等实力制造企业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产业化,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掌握VR领域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同时,联盟也将以用户健康体验消费和企业价值提升为目标,将在从三个方面推动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一是,从全产业链角度,联合政产学研用检等各领域专家制定“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路线图”,帮助国内企业找准产业定位,高校创新。二是,牵头制定VR产品应用系统标准,从产品体验的角度,向市场输送高品质、体验佳的产品,同时做好市场规范和产业引导。三是,加大VR技术应用面,特别是跨行业的虚拟现实应用,我们将整合虚拟现实全产业链资源对接国内企业需求,同时也将通过金融服务手段,扶持产业创新和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对接服务工作,为促进中国虚拟现实技术的自主创新、应用普及与体验式消费经济增长等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