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30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现场,金旸正式发布了中国家实体创业平台——“金旸WEWORK”,为高分子新材料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兼具产业投资和平台运营的创业解决方案。
高分子新材料是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广泛运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气、日用品、工业用品当中。根据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制定的“十三五”规划,高分子新材料将作为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拟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当中。
而金旸正是一家专注于高分子新材料研究和运营的企业,它在本次橡塑展上还展出了环保汽车塑料、滚塑专用改性塑料、尼龙系列产品、生物可降解塑料、电子电器材料、3D打印材料等多款产品。
中国家实体创业平台实业资本拉动产业升级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国家的崛起,不能离开实体经济的全面升级和复苏,很多国家的历史已经证明,唯有实体经济有了出路,终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出路。”杨清金表示,金旸乐意分享自己的行业经验与行业资源,帮助创业者准确了解行业的“痛点”和雷区,并提供精准的创业辅导。
在一般的语境下,实业与资本往往分开谈论,一种普遍的思路是,实业和资本高效对接是产业实现升级的重要条件。企业发展需要资源,拉动资源需要资本,合理地提供资本和利用资本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项目资源和资金短缺的困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业大潮已经到来,但是,有好的思路只是创业一个步,支持新项目的配套资源面临不少挑战。另外,许多同质性的创业项目由于缺乏创新和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纷纷在市场的选择中倒下,低存活率让创业成功成为一些学者口中的小概率事件。
国外一些针对高存活率创业环境下公司表现的跟踪研究显示,创业初期的市场定位、对竞争者的考察、找到增长中的市场,以及找到供应商和渠道,是这些企业存活下来并终取得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杨之曙教授认为,实业领域的创新空间远大于投资领域的创新空间,由实业资本去做产业园或孵化器远比现在很多金融资本,尤其是地产资本做的产业园或孵化器来得有价值。
杨清金在发布会上表示,金旸将于2017年在厦门建成占地300亩的金旸一期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物流配送,到品牌推广、研发支持等方面全要素资源和一站式服务。并且,目前批生产线、研究院及相关服务资源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其中提到,促进产业园区升级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举措之一,推动园区产业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转变。由此可见,现代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通过产业园、创业园或孵化园等平台来实现产业整体升级,既有现实需要,也是大势所趋。
“金旸WEWORK”把传统的公司职能部门如生产部门定义为“服务体”,与创业个体分享诸如研发、营销、制造、物流等自己在行业内累积多年的资源和能力,集合各生产要素为每个“创业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便是杨清金一直强调的合伙制创业机制。
“一核心双驱动”共享经济的“另类尝试”
“金旸WEWORK”创业平台营运官陈雁文介绍,金旸提出的商业模式被概括为“一核心双驱动”,即以合伙制创业为核心,利用创业加速器和产品孵化器两大功能为驱动器。
其中,创业加速器的主要功能是为创业者提供共享资源平台,创业者在这里可以得到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物流配送到品牌推广、研发支持、人力资源方面的各种职能服务和共享。同时,创业单元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平台会在创业单元之间实现业务协调和资源整合,共创事业、共享成果,加速创业者在金旸平台的成功创业和发展。
产品孵化器主要功能在于孵化战略性新兴产品,对接高分子新材料行业的科研人才与技术精英,引进技术,转化研发成果,推动高分子新材料的产品创新,助创业者实现产品产业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主任朱武祥教授认为,这种“一核心双驱动”的实业推动创业模式将会对国家正在倡导的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并认为将来有望推广到其他行业,为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破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