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每年人数都在增加

   2015-12-28 950
导读

内容摘要: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

 内容摘要: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销等知识。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销等知识。12月18日,汨罗市古培镇明月村村民邹兴邦颠覆了记者对农村“老把式”的认知:“靠种田,我也月薪过万了。”

  去年10月前,邹兴邦还是一个普通农民,耕种一亩三分地。“以前种田,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的花费,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国家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出台,邹兴邦感觉到机会来了。2014年10月,他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从本村和邻村流转163亩农田,成立了从事水稻种植的“欣然家庭农场”。凭着多年种田经验,他将播种、育秧、插秧、收割、烘干一条龙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机械化生产,省时、省事,还赚得更多了。”邹兴邦说。

  别看邹兴邦说得轻松,为种好田,他可还真下了苦功夫。怎么给农田有效合理地施肥?新技术防虫害怎么操作?甚至怎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做好市场营销?在邹兴邦看来,奥妙无穷。他说以前防虫害就是打农药,现在采取的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上的各种害虫进行光诱、色诱、性诱立体防控。为学好这些先进的规模种植技术,邹兴邦先后参加了8次水稻种植专业培训。着眼保障农田机械化生产,他还与弟弟合作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现在,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上。

  今年,邹兴邦流转的农田达180亩,纯收入达13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老把式”邹兴邦非常喜欢“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称呼:“这显得体面和专业。”汨罗市农业局长李银海告诉记者,该市近年来流转耕地近12万亩,培育职业农民400余人,其中,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62户,养猪、蔬菜种植等都有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每年都在增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64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