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旅游+互联网+金融” OTA们真要停战了

   2016-06-02 770
导读

2015年,OTA(在线旅游)行业风云巨变,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和并购,OTA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但又变得越来越重。随着渠道流量深度

 2015年,OTA(在线旅游)行业风云巨变,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和并购,OTA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但又变得越来越“重”。随着渠道流量深度聚合整合,过去为了争夺用户大打价格战的OTA巨头们或将结束烧钱大战,有望摆脱亏损的尴尬从而实现盈利。

但OTA过往亏钱烧的流量还在那儿摆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OTA行业愈发集中,彼此间靠烧钱来竞争的局面或许会得到缓解,他们将逐步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上来,那就是未来将是深耕用户的时期。显然,在这个阶段的OTA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盈利,而非如何抢用户;思考的是如何不依靠疯狂的营销模式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思考的是怎样不重蹈覆辙“无效票事件”,提效OTA平台的监管和服务。

OTA与航企关系反转

要说OTA未来能盈利,很重要的行业背景是其未来发展将受益政策红利。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并强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这样的政策红利指明了2016年的发展大方向,不免令中国旅游从业者兴奋。对携程、去哪儿网、阿里旅行等OTA大佬在内的中国旅游企业来说,有了国家大政策的“背书”,其该如何去撬动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线上进军方面,OTA与传统旅行企业的深入合作正在推进。OTA不断向上游拓展,希望能够和传统旅行社为代表的资源方强化合作,从而完成自身的产业链闭环。而收购线下旅行社、加大线下直采力度,能使OTA们一方面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掌控,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拓展线下市场,拉拢线下消费者;同时在服务上加大投入,提升服务质量留住客户。

但在布局线下过程中,OTA们与线下资源方却一直在博弈中,OTA与酒店、航空公司、景区等是合作方,却又因利益诉求的不平衡而产生矛盾。

“相爱相杀”的场景长期来看还将出现。但目前,这一尴尬有望随着“携程以30亿入股东航并计划增持到10%”协议的签署,而暂告一段落。在海航联姻途牛、吉祥联手淘在路上的示范下,航空公司对OTA的反渗透可能会更加常见。OTA和航司关系反转新思路究竟如何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跨界合作是发展趋势

事实上,在经过多项错综复杂的投资、并购后,携程只剩下后的对手阿里旅行。

在OTA企业将触手伸向上游资源,但主要还是使用“用钱砸”粗犷手段的当下,阿里旅行甩出了“杀手锏”——“未来景区”和“未来酒店”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战略。即通过技术输出和平台服务的方式,帮助上游旅游资源方和酒店进行“供给侧升级”,从而不断给景区乃至整个酒店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合作也成为OTA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近一段时间,OTA大批资金砸向热播综艺节目,人气高涨的综艺节目已成为OTA烧钱的主要阵地,但话说回来,只要综艺节目营销效果好,流量上去,收回成本问题不大。而且OTA潜力大,竞争也大,企业也需要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这边,“烧钱”玩IP的营销要到什么时候还没答案;另一边,OTA们在“旅游+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创新方面又玩得风生水起。今年以来途牛已经获得保险经纪、基金销售、融资租赁等金融相关牌照。记者发现,尽管各家OTA都把目光瞄上了旅游金融,但进军旅游金融的节奏和方向却不尽相同。从目前各OTA的尝试来看,对于风险的控制表现不错,坏账目前保持为零。

不论是线上平台加码线下,还是线下服务商押注线上,都是要将流量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对于OTA行业而言,大胆些的一个假设便是:BAT之外另一个X真的会诞生在旅游行业,准确地说是在OTA中。

可以预见,今后及未来,OTA将想方设法抓住资源端,争夺线下资源,从而让自己的话语权更大。“去对手化”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布的棋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515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