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你要批量生产就没法保障个性化。”孟立秋介绍,德国已经找到一个解决方法,比如一个机器有300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式样和颜色,这就可以有无穷多的组合,所以可以给客户提供富有特色的产品。
德国一家拥有110年历史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就实现了上述个性化定制的目标。“我们车门的生产线可以和整车企业生产线同步,整车企业的生产信息我们提前4小时获取,而这个信息是一个没有规律的序列。”博泽汽车技术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物流规划主管章永辉介绍,“因为我们光车门的型号就有60多种,我们提前知道整车厂生产信息后,就会完全按照他们的序列进行生产,这就实现了零库存。”在2016中国(南京)国际物料配送、搬运及物流信息化展览会上,章永辉分享了其这家德国企业个性化的生产案例。
在定制化生产线上,通过信息系统的控制让双方生产信息完全匹配,不像过去一条生产线就做一类产品。章永辉说,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灵活和智能化的方案,而这些都依赖于内部智能化物流体系的建设。在上述物流信息化展会上,来自亚马逊、一号店、菠萝蜜等电商平台的负责人都谈到物流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提到工厂内部的智能物流,工业4.0概念提出者之一、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院长Michael ten Hompel也认可了其重要性。“工业4.0改变了控制物理实体的方式,可以用信息技术来控制生产线,今后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视信息技术,就会落后。”他说,“条形码的使用则让生产所用的各种物料有了可追溯的身份。”
孟立秋提出,要实现这些智能化的生产需要由政府和大型研究机构共建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工厂就像一个树,它的成长需要土壤和营养,而这些要由政府和大型机构提供。这样,广大中小企业都可以共享这个数字设施,不用自己再开发,从而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使中小企业构成一个网状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