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不仅是自动化

   2016-06-16 1020
导读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应该将建立一套人机共认的标准体系摆在第一位。4月16日下午,在深圳参加中国制造2025国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应该将建立一套人机共认的标准体系摆在一个位。”4月16日下午,在深圳参加“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的托尼·德雷舍尔现场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支招。

  托尼·德雷舍尔是德国弗朗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的主管,他也是一名研究德国工业4.0车辆的专家。与他共同出席当天“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的还包括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彭泓博士等。该论坛是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分论坛之一。

  谭建荣院士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在十项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基于物联网与RFID的智能环境,以及数字化环境建设;面向分布资源和制造知识的系统布局,使知识布局和资源布局相匹配;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交互辅助系统;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可视化系统;产品、零件和物料、工具多层次的精确定位技术,实现精益化生产;自适应抓取和路径优化的智能装配;人、机器、机器人三者之间合理分工,协同工作,实现人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和网上协同的标准规范;量身定制的智能产品、智能界面;基于价值链的制造服务。

  德国弗朗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主管托尼·德雷舍尔表示,“工业4.0”不单是自动化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工业自动化基础上再添加很多其他元素。德国各个行业已经都在开始在推进工业4.0,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快。医药行业、传统机械行业也已经开始这一进程,另外一些传统行业也已经有所动作。

  “人与机器可以沟通,机器与机器可以沟通,其背后的规律是存在一套标准。”托尼·德雷舍尔建议“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推进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人机共认的标准体系,以便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建立全网络的联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415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