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传统观念克隆岛” 迈向工业4.0新思维

   2016-06-15 950
导读

 (3)工业4.0未必是通往未来的道路  当然,现在IIC已经与I4.0开始合作了,我仔细研读了兔哥、林雪萍女士的文章,其实,从某

   (3)工业4.0未必是通往未来的道路

  当然,现在IIC已经与I4.0开始合作了,我仔细研读了兔哥、林雪萍女士的文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符合我个人对工业互联网和4.0比较的判断,即,美国人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上,比德国人更为落地、并且所能涵盖的范围更广,并且,现实就已经有很多投资的项目在运行,像AlphaGo、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等,在200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提出CPS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技术方向,而不像德国人仅聚焦在制造业上。

  这是我经常感慨的事情—因为,就创新而言,美国人似乎更为可怕,因为,美国人更擅长颠覆式的创新,就像德国人会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发动机更为高效,而美国人会问“汽车一定要有发动机吗?”。

  德国人有德国的优势,美国人有美国的擅长,而我们产业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一会学习匈牙利、一会学习三剑客的荷兰,过两天觉得德国似乎更适合自己,然后发现巴西人拿来了世界杯冠军,谁想到法国人把巴西又干掉了,然后又被意大利人干掉了…也不知道到底谁厉害,左右摇摆多年,现在觉得还是本土的土鳖比较好了。

知道这张图的意思吗?

  人家的路是否适合你,你要仔细想想。

  (4)跳不出点上的思考

  由于未来的集成会使得数据的互联成为基础,但是,4.0要服务于生产本身,基础的精益—提供产品品质与成本的是不能荒废的,不能有了4.0就不要精益制造了,不能为了4.0而4.0,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各种关于4.0的讨论都是停留在局部的,静态的思维上,把4.0理解为某项技术、方案、某种系统。

  4.0并不是这些,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但是,传统的技术、方法遇到了瓶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出比较困难,只有更为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才能赢得未来,为了实现这个更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人们借助了更为广泛的数据来对生产进行分析和优化,这些可以被借用的技术包括了自动化技术、IoT、AI、虚拟现实,任何可以被纳入且可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柔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技术都可以被采用,这不仅包含了过去的技术融合,也包括新技术的融合,融合—是关键,但是,必须基于一个融合的标准体系,这也是4.0和IIC组织在指定的,他们把IEC、ISO、ISA各种组织联合起来,共同去研究和实现这一目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2523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