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促进降成本扩内需增就业,并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医药互联网+”转型升级加速
自“互联网+”提出以来,“医药互联网+”在全行业迅速引起共鸣,传统医药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互渗透也在提速。在““十三五”开局之今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成为各个行业引领发展新常态的抓手,医药产业也不例外。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6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一是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二是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三是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四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五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六是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统筹推进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
要完成以上计划任务,无疑“医药互联网+”对解决目前医疗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有着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因为“医药互联网+”可以发挥的预期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有助于帮助病人进行真正科学、有效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第二,在诊疗服务方面,能够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禁锢,通过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第三,在产品流通供应环节,有望带给患者更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产品供应,全面落实和实现供给侧改革。可以说,一直被“看病难、看病贵”痼疾所困扰的中国传统医疗健康领域无疑亟需“互联网+”来重塑。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重点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流通配送等便捷服务。
不过,这要明确“医药互联网+”在供给侧改革、国内行业发展及医疗改革等各方面的战略使命和发展方向,通过层设计,完善“医药互联网+”的政策、边界、资源、监管,引领“医药互联网+”合乎身份、合法合规和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流通革命,加速“医药互联网+”转型升级。
“医药互联网+”前景广阔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基数的大健康产业,一旦触及互联网将会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大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前景是非常广阔。
在2016年春季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上,60%以上的商家均利用互联网平台推销自己的新药、特药和保健产品,促进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现代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手段融合发展,实现医药保健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从商业角度来看,对于医药行业而言,互联网的引入为业务增长带来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认为,药企对于互联网的专业应用包括公众教育/病人教育、植入广告、医疗/药品门户网站、医药电商和医药交易平台、医学远程服务、专业APP服务、企业内部在线管理和在线项目、网上社区互动、专业APP沟通、与医疗专业人士在线交流、药品品牌自媒体、读者阅读跟踪、消费者人群互动等。
专家指出,“互联网+医药(医疗)”将是未来医疗主要形态。从便携式智能血糖监测仪到基于移动网络的远程会诊,从为各类慢性疾病患者远程制定并执行日常治疗计划的医疗专业人员分布网络再到网上购药……如今“互联网+医药”正无处不在。
2016年将是“医药互联网+”的盛年。去年,“互联网+医药”模式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互联网+医药”领域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5%,投资总额是过去3年的2.1倍。投资金额多的四个领域为基因检测、医药电商、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互联网行业巨头BAT也纷纷强势介入“医药互联网+”。京东、小米等也在“医药互联网+”方面积极进行布局。
“医药互联网+”成大风口之一
从2015年“春江水暖”,到2016年成为投资界“香饽饽”,“医药互联网+”已引发包括诸多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的共鸣,成为大风口之一,吸引了多方力量积极布局,成为健康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大热点。
方正证券认为“医药互联网+”作为有价值的投资主题具备四大优势:真实成长、政策催化、并购活跃、BAT 进入。
建议重点关注:重度垂直细分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和医疗服务供应商:乐普医疗、鱼跃医疗、爱尔眼科;占领学术至高点的精准智能医疗龙头:安科生物、北陆药业;创新研发龙头和海外市场先锋:恒瑞医药、华海药业;估值合理或低估、基本面酝酿积极变化的企业:昆药集团、云南白药、华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