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制造2025》这本书中,大量的用了几个比较时髦的词语: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等,对未来的构想也是比较激动人心的,比如比如通过3D打印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来实现终端个人用户的个性化产品定制,通过物联网等实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通过机器人换人的方法来解决用工难及用工贵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来了解消费者的个人消费习惯及未来的消费趋势等;这些观念和方法正是推动未来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并且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市场价值。
比如近期在乐视汽车、百度、谷歌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自动驾驶技术,加快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同时,包括博世、大陆集团、德尔福等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在这一领域进行拓展。目前,全球各大汽车供应商都在关注 “中国高端消费市场”“城市SUV”“自动驾驶”,这三大行业重点布局领域。自动驾驶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还尚需时日,但是智能汽车产业,这一风口却在加速到来。在此背景下,传统零部件企业也开始加快步伐,加大自主研发为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生产各种新型零部件。期望通过前瞻性布局来抢占技术制高点。由此来看,在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变革的当下,面对智能汽车产业,这一规模超万亿元的市场,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技术争夺战已打响。
那么在市场的推动下,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伺机而动,加大自主研发的力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设备是否能更好的完成一些高要求的生产工艺要求呢?比如铆接设备,因为铆接机定制费用相对不高,不会像大型设备动辄几十万,相对定制铆接非要少,用途却是别的设备无法代替的,因此大家就更倾向于个性化定制,一来自有知识产权保密性这块可以(相对来说)有保障,二来自主研发的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自主研发的产品领先于同行业内其他产品,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运用频繁的铆接工艺表现尤为突出。比如汽车转向器对铆铆接技术可以完美的解决某公司研发出来的新型转向器,还有类似汽车曲轴箱龙门式数控铆接机等都是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跟武汉力禾铆压设备公司定向研制生产的专用型铆接机。由此可见铆接机定制在制造业是走在了前端,业内有分析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数控铆接机定制甚至会超越标准机型的需求量。
铆接机行业运用互联网的平台让更多的汽车零部件(以及五金件)生产商了解铆接机的个性化定制过程,通过互联网让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需求得到更全面的解决,也让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深入的参与到铆接机定制生产过程中来,进而改善自己产品的设计,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这其中互联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铆接行业并不能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主体,理论上这是一家以设计、制造为主的公司,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已所用,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公司可能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很多只是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低的一环--代工,只能靠压缩自己的成本赚个辛苦钱,这样的公司想要转型谈何容易,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渠道,一旦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出现问题,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能力去应对,只能倒闭。说了这么多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我想这个课题太大了,涉及整个国家的层面,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产业格局,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切身的体会和经验做些简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