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真正实现可能还要30年?

   2016-04-15 690
导读

近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第1次公共政策圆桌会议,参会代表围绕推进我国互联网+农业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

       近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第1次公共政策圆桌会议,参会代表围绕“推进我国‘互联网+农业’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率低互联网+现代农业还要30年

  特邀嘉宾、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 在会上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在短期内能完成的,他预计,理想化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真正实现可能还要30年,到那时我国的资源配置、技术水平等方方面面才足够成熟。

  李道亮谈到,中国的农村“三率”低(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城乡差距太大,是我国家面临的必然要在三十年之内解决的,解决办法就是走现代农业的道路而互联网+农业跟这个完全能够对应。

  互联网+农业的六大维度

  互联网+农业有六个维度,先就是资源,农业农村的资源,包括水、土、耕地、水资源,或者说劳动力、农机农资。其次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加上智能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6个方面等。接下来是行业融合。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农机等一系列的行业的融合。再者是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打通融合,成一个产业链条。还有就是支撑体系政府的政策红利完整的配套机制互联网+离不开这六个维度,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缺一不可

  互联网+农业挑战不小

  互联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李道亮预计要按照真正理想化互联网+过程需要30年,可能到2049年才能够实现理想意义上的互联网+现代农业。那时候的资源配置、技术方方面面才足够成熟。农业是鲜活、季节、区域差异非常大,农民文化意识传统根深地固,农村和城里有显著的鸿沟,农业复杂,一切简单化的认识都是不对的。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特殊性农村的特殊性。此外,中国农业的技术问题一直存在,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也还不够细致、完善。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

  当然,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道路是艰难的,但前途却是光明的。三农金服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专注三农的佼佼者,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三农”模式,让更多基于衣、食、住、行的农民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用“互联网+”思维吸入社会闲置资金流入三农,为农民生活与金融服务的相互渗透提供了前景。三农金服相信,在政策及惠农模式的不断开展下,通过不断地经济积累,线下代办站的不断开办,传统农业将能成功转型升级,享受到互联网+现代农业带来的更多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183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