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转型称得上是这一年多来火的互联网名词之一,各类成功学的培训公司将它推到了新的巅峰,甚至有些令人望而生畏。
自总理两会提出“互联网+”概念之后,各个行业均掀起了互联网化改造浪潮。但不幸的是,出于体制亦或是自身行业的问题,相当部分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只是僵化的开辟线上售货平台,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甚小。“互联网+”无疑只是成为大多数企业的营销噱头罢了,这是大多数传统行业对互联网+的误解。
在后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在危机中顺应趋势、自我更新、涅磐重生?如何创建与核心业务迥异的新业务,培育内部创新的理念和火种?如何创造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这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经济大省,江苏积极践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去年以来,省市合作共建11个省级互联网产业园(含1个大数据产业园)、12个省级互联网众创园,加快培育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同时,省经信委与北京大学、扬州市政府、广陵区政府签约,共建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江苏基地作为互联网经济大省,江苏积极践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去年以来,省市合作共建11个省级互联网产业园(含1个大数据产业园)、12个省级互联网众创园,加快培育互联网产业集聚区。
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相比,传统行业对待互联网的态度确实不敢让人恭维。要么是直接拒绝与互联网接触,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网上的都是骗人的”、“做网上那些东西没用”这些观念者不在少数;要么就“纸上谈兵”,想一下就撤了,觉得要花那么多钱不划算;少有能花大精力和心思在互联网上面的。他们没习惯利用互联网,把互联网变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把互联网变成自己打开现有市场的尖刀,把互联网变成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
如果说传统管理型企业如同大象,体型庞大,稳定成长;创业企业则如同猎豹,行动敏捷,跳跃成长。这种基因的差异,使得传统企业以内部培育的方式经营新业务时,难以跳出固有框架,实施对其而言“离经叛道”的尝试。这解释了为什么全球大的传统零售商巨鳄沃尔玛,虽然很早就进军电子商务,但难以长成亚马逊的样子,其电商之路一直未取得好的成绩。
“互联网+”不应该仅成为口号 传统行业如何互联网改造?
一些谋求转型的大企业,它们的企业文化、企业基因很大程度限制了它能否成功的与互联网融合。例如,万达现在打算进军电商,万达作为一个商业地产公司,非常成功,体量做的很大,进军电商的手笔也不凡。但是,它的电商却有很多人不看好。其实?“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人才、投资问题,而是企业本身现存的运行方式、决策机制都不能和互联网很好的吻合,就算能够招募一批互联网的人才,投下大笔资金,也很难实现“互联网+“的转型。
相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有美的,美的作为传统家电厂商,在互联网浪潮里不是选择自己做,而是和已经有成功经验的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甚至是通过相互持有股权的方式来进行资源的整合,这样的方式可以预见会是比较成功的。对于较小的企业或者传统企业来说,如果能够不改变原有基础,进行一些互联网方式的整合,这些方法往往能收获更好的成效。
中小企业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公司业务开始形成一种趋势。
2015年8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广东鸭梨新媒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全国普及工程”工程,此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实现互联网化和转型升级。总的来说,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同样有机会,但如何发现这一机会,还得靠团队和掌舵者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