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便利背后如何维权?

   2016-04-15 690
导读

从天猫上淘衣服、买书籍,到美团上购电影票、叫外卖如今,只需下载一个APP,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游走,足不出户,就能购得你所需要

       从天猫上“淘”衣服、买书籍,到美团上购电影票、叫外卖……如今,只需下载一个APP,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游走,足不出户,就能购得你所需要的东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的优点更加突出,“互联网+”消费模式也随即应运而生。然而,“互联网+”消费模式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假货、质量差、索赔难等问题。“问题发生了不要紧,关键是商品出了问题后跟商家协商难,我们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喜欢网购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大一学生小张向记者抱怨到。

  市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市消协共受理消费者各类投诉387件,其中电商47件,占比为12.1%。“从去年的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电商购物成了新的投诉热点。”市消协秘书长冯训平说。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5年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中,网购维权便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马女士在某平台“拍卖会”拍得一件价值7000元的翡翠挂件,但收到货后感觉商品色泽暗沉,与网页图片上展示的翠绿完全不符,马女士认为销售者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是欺骗消费者。然而,当马女士向该平台申请退货退款时,竟然遭到拒绝,无奈之下,马女士只好向有关部门请求维权帮助。虽然马女士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终拿回了货款,但过程一波三折,未免让人身心疲惫,从而失去对网购的信心。

  类似的网购问题不止一次发生,从“千元买张蟹券,运来5只死蟹”到“微信点赞赢赠品,赞点满了奖品没了”,“互联网+”消费发生问题后,消费者如何维权?这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问题。

  “一是诉讼主体难确定。主要是经营者和网店注册者难以确定,这样就无法确定被告。二是原告举证能力弱。聊天记录、交易明细等电子材料,此类证据极易造成丢失。三是诉讼管辖权异议大。卖家基本不公布其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也无明确标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了网购维权难的症结所在。除此之外,还有消费欺诈难认定、销售者责任难判定等因素。

  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而网购拉动消费增长。随着“互联网+”消费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产生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其发展也势在必行。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其中就新增了“网店‘跑路’,电商赔偿”、“网购有‘后悔权’,7日内无条件退货”等内容。

  “网购环境的改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根本、有效的手段还是依靠法律法规,全国人大不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修订,国家工商总局也制定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来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冯训平说,整个消费环境包括“互联网+”消费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除了有法律的硬性约束,也需要营造一个诚信的消费环境,商家要诚信经营,消费者自己也要学习、掌握消费知识,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175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