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坏账或达500亿 “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成风口

   2016-04-14 810
导读

4月12日,首份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报告发布。零壹财经发布报告称,截至2015年末,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约4253亿元,P2P平台的坏

       4月12日,份“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报告发布。零壹财经发布报告称,截至2015年末,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约4253亿元,P2P平台的坏账规模在425亿元至638亿元。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机构仅有不到30家,更多的创业机构看上了这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欲抢食这块“蛋糕”。而传统资产管理公司也积极尝试触网,通过合作或自荐平台等方式进行业务布局。

  紫马财行CEO唐学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预计今年银行业的利润空间还会下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大量互联网金融机构蜂拥而入、扎堆布局,但具体玩法和博弈规则都有待进一步探索、确定。

  有近百亿元市场空间

  经济下行,金融机构坏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95万亿元,不良率达到1.99%。互联网金融所占比虽小,但随着体量和规模的增加,其不良资产规模和市场不可小视。

  零壹财经报告称,截至2015年末,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约4253亿元,P2P平台的坏账规模在425亿元至638亿元。即使按照机构外部转让的下限10%-20%来测算,围绕网络借贷的不良资产处置衍生业务链条就已经有近百亿元的市场空间。业界认为,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已成为金融市场的又一“蓝海”。人人聚财CEO许建文表示,不良资产处置将成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事实上,以往,国内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银行,而四大官方资产处置公司(东方资管、长城资管、中国华融、中国信达)瓜分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业务。随着互联网借贷的兴起,一笔不良资产可能分散到全国各地,传统处理模式往往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委单流程长、匹配不合理、处置效率低、投资门槛高、资产积压重等问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持续升温下,借助互联网处理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创新热点之一。

  目前,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互联网公司达25家至30家,但尚无成熟的业务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这些平台累计发布或委托金额合计在2000亿元以上。

  在某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业人员看来,不良资产作为金融领域的棘手问题一直以来给人较为负面的印象,谈到不良资产大家唯恐避之不及。“但随着整个行业变得愈加细分和垂直,不良资产处置也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良资产的价值也将被重新定义和发掘,不良资产将从负矿变成富矿”。

  “互联网+不良资产”颠覆传统处置方式

  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则达到1.67%。面对持续4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使出了浑身解数。入驻淘宝司法拍卖平台便是近年新热的处置方法,但成交量低,流拍率高。其次亦可交由传统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比如上述四大官方资产处置公司对口管理着大批量的银行不良资产,但前提是有能力实现大量低成本融资。
      因此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产生,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绕过银行批量不良资产,转而针对分散、小额、可规模化处置的小体量不良贷款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处置,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后援和支持。

  唐学庆表示,加速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将为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增添韧性,助推国家金融实力显著升级。现在已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从数据查询、信息撮合、房产处置、众包催收等角度切入了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未来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针对不良贷款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处置。”

  许建文认为,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为互联网金融盘活不良资产创设了通衢,全行业的资产配置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的稳定性会变得越来越强。“不良资产处置的细分也是互联网金融全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理一旦结盟,我们就可以更专注在自己的领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116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