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乡间的“智慧云” ——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侧记

   2016-04-13 840
导读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省自2006年建设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来,利用3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省自2006年建设“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来,利用3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新模式便不断涌现,信息化渗透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深入而深刻地影响着吉林农业。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信息化正使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业过渡,逐步驶入现代农业快车道。

    一个平台

    点燃智慧农业引擎

    “土壤缺多少氮磷钾,打个电话就能将配方发到手机上。”站在自家田间,杨丽娟熟练地操作手机,为记者演示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早在3年前,这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太平村农民就和附近的村民一起,使用起国内创的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这套服务系统已经在我省28个县市推广应用,并向辽宁、内蒙古等周边省区辐射。

    从2012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了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专项,已累计投入1000万元,开发推广各类项目39个。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智能专家服务系统、农民钱包、慕课教育等信息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良好效果。2016年将继续投资500万元,选择13个项目进行推广应用。

    我省还选择在玉米、水稻、人参、设施蔬菜等部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领域,开展了农情管理、生产管控、产品溯源等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应用。通过计算机、平台大屏幕、手机等实现对相关产业的农情监控、生产信息管理、产品溯源和部分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管控。

    阳春三月,正是备耕时节,越来越多的吉林农民以网上备耕的方式开启了新一年的农业生产。

    蛟河市新站镇新站村农民于海洋家5公顷地的化肥就是几天前在网上淘来的,目前已经送货到家。

    “我在‘开犁网’买了5吨化肥。每袋比实体农资店里卖的便宜9元钱,一共少花1000多元钱。‘开犁网’卖的化肥都是上市公司的大品牌,质量放心。”于海洋说。

    “开犁网”是我省依托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自2011年开通,到目前平台累计实现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交易额1.5亿元,实现农场品交易6.03亿元。

    据了解,目前在12316平台上开发建设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可为农民提供8大类52项服务,并在我省信息进村入户7个试点县1000家信息服务站中实现服务落地,今年力争实现进村入户全覆盖。

    一条热线

    把脉农家十二月

    “您好,我是梁琦,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作为“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组组长,梁琦每天都要接几十个农民的咨询电话。

    “一条热线把脉农家十二月,知心专家伴随农民每一天”,这是梁琦由衷的感慨。

    2006年5月22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全国农业系统统一公益服务号码12316,并定名为“12316新农村热线”。

    作为12316新农村热线的核心,专家组是热线得以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热线专家,不仅通过热线电话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和信息,还频繁下乡实地为农民指导生产,有很多农民和专家建立了友谊,只要有问题随时找专家。

    热线开通以来,通过专家与农民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互动交流,帮助解决了生产技术、市场供求、政策法律以及民生事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据统计,平台访问量高的是生产技术和市场问题,分别达到55%和25%。

    2012年,在我省发生二代黏虫、大斑病和“布拉万”台风三次大的自然灾害时,平台专家一个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发生情况,一个时间为省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个时间将省里应对措施传递到受灾农户,一个时间组织专家远程指导农民抗灾自救的作用。灾害发生期间,受理灾情电话10.8万个,帮助农民减少粮食损失7.5亿斤,挽回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平台开通以来,专家到现场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达到1500多人次。

    专家组成员、我省大田作物栽培专家胡文河说:“总结几年来在12316的工作,深有感触。在为广大农民、农村的服务中,体现了一名知识分子的自身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科研立项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近两年,我省对12316热线进行升级改造,由过去主要和联通公司合作,到全面向各家电信运营商开放,与广电媒体合作;由单一电话热线升级到集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互动、广播电视、APP技术、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大数据等多手段于一体、服务全覆盖;由多个地点提供服务,到集中到省信息中心集中办公、整合服务。目前,12316平台设有专家坐席和话务员坐席39个,可以同时拨打进750个电话,手机报注册用户达10万余人,《零公里

    信息报》印发量达52万份,推广益农宝手机客户端23万户,已经成为全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载体。

    十年探索

    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3月16日,在农业部组织召开的12316平台十周年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视频会议上,省农委副主任王峻岩做典型发言。

    10年发展,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果可圈可点。

    十年来,12316平台累计受理农民咨询电话1500多万个,发送短信息105亿条次,日制播广播电视节目3小时25分钟,年帮助农民节本增收3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12316信息惠农、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如今,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了“农业部门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合作互利共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王峻岩介绍,合力共建共营是我省12316服务平台建设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10年间,省农委先后与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共建了语音平台、短信平台和乡镇网站平台、与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共建平台专家队伍、与银信机构及信息化骨干企业等共建和市场化运营电商平台等,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城市各类优质信息服务资源进村入户,让平台建设、运维和使用者共享合作成果、实现各自利益诉求。

    王峻岩说,随着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的深入发展,各地政府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电商等信息技术,集合农户更多实际需求,搭建平台,为农户提供更加精准、到位、贴身的信息服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1074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