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
《天猫双11茶叶销售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天猫双十一茶叶电商成交额超过15000万元,在成交商品数、客单价、店铺数量等方面均有上升,成交商品数为4,854,822;客单价为187元,店铺数量为171,136;活跃店铺数为73,699;关注人数为2,226,923;关注次数为9,974,285。其中关注次数增量大,比2013年多出184万次。
茶叶触电中的痛点
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导致电商和传统茶企的结合遇到很多关卡需要突破。
先,用户结构错位。中国电商的主流消费群体集中于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这类群体对茶叶的需求不高,没有养成线上购茶的需求,而茶叶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以上,该群体网购渗透率不高,更习惯于线下购茶。
其次,有类无品。中国茶叶市场仍然是“有品种,无品牌”的状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茶行业始终缺乏知名品牌,消费者只了解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茶叶品类,而不知道具体的茶叶品牌,垂直类平台由于缺少品牌吸引力,用户粘性低。
第三,用户体验不佳。茶叶电商的另一个重要短板在于无法实现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的有机结合。大多数茶叶商城仅仅是文字和图片截介绍,基本不能打动消费者,顾客习惯于通过线上产品介绍了解基本情况,再去线下实体店品饮体验后购买,线上的消费转化率低。
第四,同质化竞争严重。目前,西湖龙井、乌龙茶、普洱茶这三类茶占据着线上销售80%的市场份额,茶叶销售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了茶叶渠道商难以在短期内寻找到核心优势。
第五,产品定位被拉低。“价廉”是线上茶叶销售的重要优势,目前茶叶电商收到单次消费的茶叶价大约在75元左右,甚至更低,属于中低端产品。相比之下,线下门店的这一数字则高达300-500元之间。由于电商平台上的茶叶品质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既爱又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认为,虽然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但由于目前存在的种种障碍,相比线下的主力市场,线上茶叶销售显得微不足道,如何突破瓶颈乘风而上是茶叶电商急需思考的问题。
垂直B2C和网络品牌是主流
我们先来看看茶叶电商的主要模式。一类是B2B网站,典型的有云茶网、茶企业、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网;一类是垂直B2C网站,典型的有大茶网、买买茶、买茶网、和茶网、天福茗茶;一类是入驻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的网络品牌,典型的有艺福堂茗茶、尚品茶客。
所谓O2O模式,就是电子商务和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做法,茶叶作为典型传统产业之一,O2O模式打破“线上线下品饮感受难结合”瓶颈,线上线下由竞转合。
【典型案例】大茶网:茶叶电商试水O2O的先行者
案例简介:大茶网(http://www.dachanet.com/)成立于2013年12月5日,采用O2O模式,打造涉茶类产品,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订购。仅2014年,线下门店超过300家,特色传统销售1.2亿元,电商销售3.5亿元,销售总额达到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