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春季农业生产就要有行动、有举措。眼下,农民正忙着春耕备耕,到底怎么种、种什么?不少农民朋友很迷茫、很困惑。春种秋收,看起来是考虑生产,实际更要考虑的是市场。在当前供需形势下,农民朋友在埋头苦干之前,先多抬头看看市场需要什么,适时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调结构念好特色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石楼县和合乡大洼村胡志平有点闹心,今年到底应该种些啥?他告诉记者,“去年玉米增产了,却没有增收,现在手头积压了近7000斤玉米,每斤7毛多也没人收,往年每斤玉米卖1元多。今年玉米还咋种?”
不仅玉米,“丰收的烦恼”在红枣、苹果上也不同程度存在。在祁县、平遥县等地,记者谈到“卖苹果难”“卖玉米难”农民们纷纷直摇头。大家表示,欠年盼丰收,丰收难赚钱,越种越没底气了!
近些年农产品频现滞销困局。长期以来,农民种什么主要看上年的市场需求,价格好了就一窝蜂种植,反之又匆匆弃之,结果造成供过于求,增产不增收。
从供给侧着手,把结构调优势在必行。今年,我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将是当前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以苹果为例,普通苹果价格平平甚至不好卖,2015年富士苹果价格和销量都下降三成以上,但甜度高的新疆冰糖心苹果,价格比富士苹果高了近两倍,还被提前预订一空。普通白菜几毛钱一斤,胶东大白菜卖得比肉都贵还“一菜难求”。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原因也简单,物以稀为贵。特色农产品产量少,自然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眼下,老百姓对特色和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种地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要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特别是要统筹粮、经、饲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
只要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种玉米也会赚钱。去年,朔州市开展“粮改饲”试点,拿出50万亩耕地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朔城区三家店村养殖户王华文种植青贮玉米(饲草),结果一亩青贮玉米(饲草)比普通玉米多收入300多元。
业内人士指出,解决这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重要的是进行同质产品的结构调整,从种植结构动手,按照市场、品质等要求,依据当地农业条件实际和市场需求实际,适当增减种植面积,进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增强赢利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提品质 增强竞争力
现在天气日渐转暖,祁县峪口乡的果农们仍有大量苹果无法卖出。而临猗县角杯乡上豆氏村农民吴忠定的苹果却是论个卖,每个苹果卖到了8元—10元。为啥呢?老吴的苹果品质牛。他搞的有机精品果园,采用高光效树形、纸膜双套袋等综合高新技术,种出的苹果营养价值高。
去年我省红枣大丰收,但临县、永和等地却遭遇了“卖枣难”。临县曲峪镇瓦窑卯村村民高秀珍说,“红枣四五毛钱一斤居然没人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猗县庙上乡关仁村村民田巧霞,每亩冬枣却卖出了2万元。
对比以上事例不难发现,出现农产品滞销,主要是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一般性产品、大路货又供大于求。农产品有好品质,才有好销路。
我省农产品虽然有着特色优势,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就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怎么改呢?按照我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在“提”字上给力,即在提升农产品“三品”——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因为只有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提升行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效益。
选对一个好品种,兴起一个大产业。在隰县,“玉露香”梨成为“摇钱树”。全县发展“玉露香梨”20万亩,79个贫困村村村栽上了“玉露香”梨,预计到2020年进入盛果期,果农年人均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在吉县,“致富梦”圆在苹果。全县把种植苹果作为当地推进“一县一业”的主抓产业,目前发展苹果达28万亩,80%以上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苹果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苹果。
其实,在我省很多贫困地区都拥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像隰县、吉县这样绽放出产业魅力的还不多。总结这两个地方的成功原因,一是规模大、品质好;二是适从市场规律,放大了市场推力。
促融合 提升附加值
玉沟村隶属沁水县郑庄镇,全村410口人,地下无资源、地上无工业,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村委会主任段忠强告诉记者,农民很辛苦,生产了非常多的农产品,但收入为什么上不去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一旦遇到农产品价格下滑,收入就没有了保障。比如,玉米往年每斤一块多,现在每斤七毛多,看似粮食产量增加了,但增产不增收啊!他表示,促农增收要坚持多轮驱动,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收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这是我省“三农”发展的方向所在、出路所在、潜力所在。今年我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吉县因黄河壶口瀑布而闻名,因“苹果之乡”而享誉全国。吉县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峰,多年来从事苹果深加工。他表示,今年,我省不少地方出现苹果滞销。要让苹果树成为果农的“摇钱树”,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农产品种植和单一产品的开发上,必须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吉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农民,还带动了劳务、运输、储存、加工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的春风也吹到了传统的农业领域。上午网上下单,下午配送到家,这在许多城市居民眼中,已经不算新鲜事,但对于永和县韵达快递公司负责人药爱民而言,乘上“互联网+”的快车,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经营网店半年来,月销售额均超万元。
谈起“触网”的经历,药爱民坦言,电商的兴起大大解决了永和农产品出山难。以前农民车拉担挑四处去卖,劳神费力还卖不了好价钱;现在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山货轻松出山,售价还高出很多。
业内人士建议:农民不能仅仅依靠种地,国家提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光种植农产品,更多地介入到农产品的加工环节、销售环节,才能让农民从农产品收入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业新动能新活力
吉林日报11月15日讯(记者曹梦南 缪友银)今天,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长春市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活力,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0评论2019-11-1667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至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
0评论2017-11-02720
供给侧改革成效突出 煤钢行业盈利增幅飙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去钢铁产能5000万吨,到8月底为止,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目标,到年底还有望超过这个目标。10月19日,
0评论2017-10-3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