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是湖南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在机械加工方面很多零部件需要到外省进行加工,湖南本地产业配套能力偏弱。”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希望政府引进光伏产业链配套企业及装备制造的配套企业,做好湖南省内的供给改革。
“建议减少行政审批、加快财税改革,为企业松绑。”梦洁家纺负责人从实体经济发展角度呼吁政府为市场和企业调整与发展留出空间,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未来几年,轨道交通行业面临严重产能不足的问题。”铁建重工负责人建议加强供给侧的产品产业转移能力,产能过剩企业与产能不足的企业进行产能对接,实现供给侧产能的转移。此外,他还建议国内配套企业加强创新改革,以研发创新提升配套产品的层次,从中低端配套向高端配套转变、延伸。
……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三一众智新城、铁建重工等企业和园区考察。在座谈会上,11家企业代表分别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长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听取了企业代表们的发言后,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表示很受启发,“所有的企业及产业都需要‘战略式成长’。”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由原来的数量型、粗放型供应转向质量型、品牌性供应,由满足低端化需求转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湖南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局长张世平分析了当前的民间投资环境后,提出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创新产品、产业的积极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省政协委员、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山认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管理,打好需求与供给两侧“组合拳”。“需求结构合理的话,可以对供应侧产生积极影响。”刘山说,供给侧方面的改革终也是在创造需求,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制造业的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以创造出新的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回应,政府引导先就要让企业有好的发展环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审批从前置改为后置,各方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都是为企业营造良好软环境的务实举措。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长沙的工业产业发展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目前,在市政府的推动下,长沙成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机器人研究院,对所有相关企业开放共享资源,形成平台效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战,为打赢这场硬战,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大格局。”李微微表示,政府部门要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湖南生根落地。企业要瞄准市场的需求,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主动对接好“互联网+”,提升自身参与竞争和供给的能力。社会各界要主动融入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使供需两端对接保持平衡。此外,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