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大环境深刻变革和国内“三期叠加”的深度影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形势下,推进供给侧改革,既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时代要求,也是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答题”。
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习近平提出这四个“不能”,是对供给侧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阐述,给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当中国经济增长从高增速放缓到中高速,有些人患上“速度焦虑”,有些人感到“转型迷茫”,也有人忧虑自己的“钱袋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清晰判断,明确要,给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找准了“定盘星”,给全国人民的心理装上了“千斤秤”,为全国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各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强大武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站在时代的起点,我们必须认清新常态新趋势新机遇新任务,主动认识、主动把握、主动克服、主动作为,坚决克服“速度情节”、“换挡焦虑”,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厚植创新后发赶超优势,念好质量和效益“中心经”,答好供给侧改革“必答题”,在新常态下抢先作为、敢于作为、有效作为,统筹叠加各种机遇和多重挑战,敏于把握、精于谋划、善于转化,在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做到稳重进位、竟进提质,在新常态下实现后发先至,甚至弯道超越。
深刻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撬动中国未来发展的理论“支点”,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起点”,更是动力转换、结构转型的“突破点”。展望未来,让我们答好供给侧改革“必答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弹好中国发展“协奏曲”,唱响中国发展“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