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大学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伊飞湘绣协办的第三届“法治中国·湘江论坛”暨法治中国诗书画绣展在长沙博物馆举行。论坛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法治”,是当前法学界为回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召开的高层次、大规模的学术盛会,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共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研究。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教授、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宝欣、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晓琴、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建湘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徐孟洲教授等在法治中国建设领域有深厚造诣的著名学者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教授在致辞辞时说,当前中国依然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之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探索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路径,供给侧改革是契合中国现实的战略选择,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共同探讨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法治的问题,共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理论,可谓恰逢其时。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指出,法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可靠的保障。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用法律关系打造新的政府市场关系和新的政商关系,用法治的稳定性实现改革的可预测性并预防和降低风险,用法治保障来完成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项任务,用法治的确定性来固化改革成果。为了完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的任务,法治要给改革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法治自身也要实现良法善治,做到尊重经济规律,立足中国国情,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谈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认真研究领会,扎实有效的推进。罗教授并做出以下几点分析: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二、完善法律制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加强社会自我规制和自我管理,培育社会自治机制。
论坛期间,以竹韵清风为主题的法治中国诗画绣展在长沙图书馆同时举行。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教授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重塑政商关系,针对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两个字,一是亲,二是清。以竹韵清风为主题的法治中国诗画绣展正是以竹之“清”品表达新的政商关系。
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一百六十余篇。本次论坛分为四个单元展开讨论:一个单元“供给侧改革的法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供给侧改革与民商经济法律制度”;第三单元“供给侧改革要素的法治创新”;第四单元“供给侧改革的司法保障”。
闭幕式由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盛杰民教授作论坛点评发言。论坛围绕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法治,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富有见地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