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并购重组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活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
“在现阶段,并购重组已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三年时间处置345户僵尸企业’的表态更是彰显了以并购重组为手段的供给侧改革的信心。”中国企业研究院席研究员李锦如此表示。
事实上,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定调之际,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动作,重组、并购、借壳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此起彼伏,进行着结构升级、产业迭代、推陈出新。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由于肩负着当地就业等任务,去产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监管层更加鼓励相关公司以市场手段进行兼并重组,在强化信息披露、风险揭示的条件下有保有压,增开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推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搅动”过剩产业
煤炭、钢铁等行业目前深陷周期性低谷,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兼并重组无疑是这些行业公司破解难题的较优选择。今年以来,已有一批相关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为整合谋篇布局
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资本市场一直发挥着拓荒、加速、完善的巨大作用。在供给侧改革中,资本市场的作用依然彰显。今年以来,已有一批钢铁、水泥、能源类的上市公司展开行动,筹划重大事项为产业整合谋篇布局。
“钢铁等行业并非没有赚钱能力,而是此前大量低效率重复建设使得一些公司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低端产品上过剩,在高端产品上缺位。”沪上一投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落后产能出清的过程需要依靠并购重组。
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2015年沪市煤炭、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在增加,投资增量分别为975亿元和209亿元,产能化解情况仍待改善。同时,由于承担着当地就业任务,过剩行业去产能仍有着不小的压力。
作为宝钢集团下属公司,*ST韶钢已在停牌数月后拿出重组计划。据其介绍,此次交易对象为母公司宝钢集团的关联方,初步交易意向为出售旗下全部的钢铁业务资产,同时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金融资产业务。财务数据显示,*ST韶钢在2014年巨亏的基础上,2015年又巨亏25.96亿元,公司为此不得不“披星戴帽”。
京冀水泥则是水泥行业整合方面的典型案例。4月15日,金隅股份与唐山市国资委、冀东发展集团签署协议,披露了金隅股份、冀东装备及冀东水泥的整合框架。按照计划,金隅股份与冀东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金隅股份及/或冀东集团将水泥及混凝土等相关业务注入冀东水泥。
*ST韶钢、京冀水泥仅仅是治理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政策支持下,地方大多把去产能的重点放在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专业人士认为,煤炭、钢铁行业目前深陷周期性低谷,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经营业绩惨淡,且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但是,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公司的情况与典型的僵尸企业并不相同。加之,这些行业公司在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着剥离资产、削减债务、安置人员等诸多严峻任务,兼并重组无疑是其破解难题的较优选择。“监管层希望强化风险揭示和信用约束,倒逼公司进行战略性改革,帮助公司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探索通过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来破除经营困局、谋求转型出路。”
事实上,决策层对此的决心异常坚定。5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以促改革调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引导督促央企围绕和突出主业,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