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出台的 《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或给出了方向。《意见》围绕环境保护在供给侧改革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 “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三项重点任务,提出了落实措施。并从强化约束、严格准入、深化治理、创新驱动等四个方面,提出环境保护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部署推进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促进提高新增产能质量、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完善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共18项具体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行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治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意味着在工业领域的环境治理中,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会使相关产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年初,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主要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调整供给结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同时,要利用好结构性改革契机,乘势而为,加大力度,严格环保执法监管,强化污染减排和达标排放,以此来安排、落实和推动环保工作。
具体体现为,《意见》提出,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提出加快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推进取缔“十小”等严重污染企业、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等三项工作任务。此外,严格环境准入,促进提高新增产能质量。提出优化新增产能布局和结构、促进企业加快升级改造、严格监督劣质煤炭的生产使用等三项工作任务。
在落实环境治理任务方面,《意见》提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扩大有效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发展环境服务业、规范环境服务市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治污工程生态化等六项工作任务。
在“推进创新驱动,完善支持政策”这一部分,《意见》提出推行环保领跑者制度、推进以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为主的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实施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加强企业环境守法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环境执法监管机制、严格监督检查等六项工作任务。
记者认为,通过环境责任的到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经济转型,体现在工业领域,就是让环境成本进入生产成本,使企业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式来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升级档次,从而收回成本,这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或加快转型升级或被淘汰。
为促进《意见》的贯彻落实,环保部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建立了调度制度,加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对文件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好的典型和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撰文道,总体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三去一降一补”的生态环境影响可以概括为:去产能,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降成本,需防止生产企业偷排和治污企业设备“晒太阳”;补短板,是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得机遇。
“环境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统一体。可以用4句话来概括:绿水青山是资源,环境容量是资源,环境污染是发展的结果,生态退化是不发展的结果。”周宏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