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奔波的足迹遍及黑龙江省各地:从伊春的林场和万亩蓝莓产业园,到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从黑瞎子岛到赫哲族村落,再从中船重工七〇三研究所、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总书记此行,不仅是对黑龙江省发展状况的考察和指导,更是对东北经济发展现状的号脉和对症下药。

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是“共和国长子”。依靠着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以及丰富的劳动力,东北地区很早就开启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但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却陷入衰退,沦为了“失落的共和国长子”,人口流出严重,“逃离东北”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热词。

东北地区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的问题。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历史长期累积而形成的复杂问题,长期以来重工业比重在产业结构中重,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下行、全国工业产能过剩去产能压力越来越大,东北经济发展陷入了困顿之中。东北地区发展的出路,在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当下,东北地区改革压力显得尤为巨大,负担尤为沉重。这样的情况下,成功推进东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对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黑龙江之行,不仅为东北地区,更是为全国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一直以来关心东北的改革与振兴。在去年两会上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东北的振兴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去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吉林省调研,期间专门召开座谈会再次强调,东北复兴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