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是顺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是鄂州发力供给侧改革“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的“牛鼻子”。
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有效供给,更重要的是要加快要素和优质产品的流通效率,使企业从全球范围迅捷获得低成本生产要素,消费者能更直接、更有选择性地买到心仪的产品和服务。航空交通枢纽项目的建设对于内陆地区而言,就是既打通了一条开放的通道,又搭建了市场和资源要素聚集、重组和融合的高效平台。
鄂州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提示我们,巧打“航空牌”,做足“快速”文章,要具备国际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这三个视角。
国际化视角,内陆地区需要建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快速融通渠道,将内陆变为开放的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与东部沿海相比较,内陆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是缺少“出海口”,即资源要素的优配、国际融通的时效和对外贸易的便利。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找到自己开放的“出海口”,鄂州也正以顺丰货运机场建设为契机,通过打造航空都市区建立“出海口”,向“速度”要红利。
世界经济每次大的发展都与“提速”有关。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世界各国为了能在这一轮分工中立于不败之地,依托大型机场进行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成为“利器”之一。鄂州布局临空经济,顺应了现代生产和消费方式对时效、个性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吸引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内陆地区因此有了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抢抓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的均等机会,是供给侧改革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上的重要突破。
产业化视角,供给侧改革要围绕“速度”建产业。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高时效、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特性,决定了临空经济要布局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智慧密集为特征的临空产业。
在我国,以航空枢纽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有三种。一个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服务引导型。在机场周边建设商务区,发展会展、酒店、咨询、金融等服务业,这就要求所属地区必须拥有大量的总部经济和金融、信息等服务配套。
第二是以重庆、郑州为代表的加工制造型。在航空枢纽周边发展制造业,通过航空实现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第三是以鄂州为代表的物流引导型,将航空枢纽打造成为世界运输网络的核心节点,以货物的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为基础,在机场周边发展对“速度”和周期要求较高的产业,从而实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鄂州选择以物流引导型建设航空都市圈,更贴近中部地区的发展实际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更具后发优势。
鄂州建设顺丰国际货运航空枢纽,不仅能够使鄂州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航空货运核心目的地,同时能够为城市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临空经济的辐射下,依赖速度和时效的生物医药、器官移植、光电子信息、快速维修、生鲜农产品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功能也将随之变化,在机场周边建设商务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大健康基地等,从而构建以机场为经济引擎的航空都市区。
区域化视角,供给侧改革要突出“速度”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据有关专家测算,机场每增加100万人次的客运量,将增加就业岗位1万个;每增加10万吨的货物量,将增加就业岗位800个。
鄂州依托临空物流,对区域发展贡献巨大。从直接效应看,通过航空运输体系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顺丰机场建成后,将带动20万人就业,增加2000亿元GDP和200亿元税收。
从间接效益看,机场的发展将极大改变鄂州及周边城市的空间布局,加快公、铁、水、高、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由此还将带动周边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随着顺丰项目的建设运营,地处鄂东的鄂州和黄石、黄冈、咸宁等城市无疑都会被推到湖北开放的前沿,整个区域的经济外向度、城市开放度将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这对黄石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咸宁绿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鄂东各城市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眼整个中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与武汉铁路枢纽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的叠加,将构成一个更大的经济物流圈和辐射圈。武汉“8+1”城市圈未来有望成为生产要素活跃的区域之一,整个“中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也将因此得到辐射带动,这更加凸显出这座机场的要素价值和区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