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一年四季都在生产,而在冬季,农民用肥量很少,需要将多生产出的化肥存起来,这就是冬储。但今年由于受到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农产品价格走低、化肥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经销商冬储积极性空前低迷,许多经销商基本放弃了冬储,压力集中到了生产企业一边。
面对这种新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化肥企业必须调整生产模式,不能再盲目追求高产量。
经销商驻足观望
说到今年的化肥冬储,南方一家尿素厂的业务员直摇头。他说:“我们对今年冬储的困难有所预估,但压根儿没想到形势如此严峻,市场如此之冷。按惯例,10月份经销商就要开始冬储,但今年冬储的启动时间不断往后推迟,但又不断失望。现在到了1月份了,农民也快要用肥了,价格也跌到了10多年来的新低,但经销商还是在观望,不愿意冬储,生产厂家压力非常大。”
业内一位专家表示,今年化肥冬储之冷并不是只表现在个别企业,也不只是在某个区域,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可以说是历年来冬储形势差的一年,弃储的经销商不在少数。
该专家分析,经销商不愿意冬储,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销商害怕价格下跌,出现亏损。今年冬储期间化肥价格一路走低,前期冬储有些经销商每吨亏损超百元,后面的经销商看到这种情况更加不敢冬储。二是物流配送效率已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现在公路和铁路都发达得很,以前还担心火车皮紧张,要提前发货,现在火车运力也富余得很,发货很及时,农民用肥需求随时都可以得到满足,不再像过去一样要先囤货,现在经销商囤货的必要性已大幅降低。三是农产品价格走低,对经销商心态影响很大,经销商害怕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减少了用肥量。四是国际需求不佳。我国化肥产量过剩,必须通过多出口才能缓解国内市场压力。但现在国际化肥市场也不乐观,国际油价暴跌至30美元/桶以下,国际化肥价格也是一路下跌,国内化肥难以通过出口来消化多余的产量,这么多产量都积聚在国内市场,构成了巨大压力。
山东一位经销商表示,化肥产量过大是经销商不愿冬储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现在尿素是白菜价一点不假,已多少年没见过这么低的价格了,但经销商仍然很担心风险,害怕“没有低,只有更低”,抄底抄到半山腰。他表示,现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尿素新增产能很多,而尿素开工率还高达77%左右。这么高的开工率,经销商不敢轻易进货,如果跌至70%以下,还可考虑进货。
企业亏损不停产
化肥价格不断往下跌,而随着优惠政策的取消,化肥生产成本却在上升,许多肥企都处于亏损状态。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么低的尿素价格,估计90%左右的尿素企业都是亏损的。
南方一家尿素企业表示,现在他们是硬着头皮在生产,每吨尿素亏损超百元,如果价格再持续低下去,不知哪天企业会倒闭。相比于煤头尿素,气头尿素企业更困难,因为煤价现在已经市场化,煤价在不断下跌,还可部分缓解煤头尿素企业压力,而天然气价格基本上由政府定价,由于以前化肥气价过低,享受优惠政策较多,随着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化肥气价在往上涨,而尿素销售价格却是大幅下跌,贵州赤天化气头尿素装置不得不于2015年11月19日起暂停生产,其煤头尿素装置则继续保持生产。
企业亏损了为什么不停产呢?据河南晋开公司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鲁建中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各肥企考虑稳定因素,一旦企业停了车,员工工资甚至就业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二是企业还在求一个边际效益,不管是保本还是略亏,都比停下来要划得来。所以说现在全国的尿素装置开工率仍然还是居高不下。
专家建议调模式
湖南丰田农资公司经理郭文认为,现在到了肥企转变观念的时候了,要适应没有冬储的新形势。
化肥生产是连续化大生产,装置一年四季都在运行,而化肥使用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而在冬季农民用肥淡季的时候,经销商打款预订肥料解决厂家季节性的资金短缺,并保障用肥旺季到来时的集中供应,冬储也被形象地称之为“蓄水池”。但现在这个“蓄水池”的作用明显在下降,经销商冬储积极性在降低,以后经销商不冬储或者少冬储都会是一种新常态。
郭文认为,在这种状况下,肥企一方面要加强与经销商的紧密合作关系,采用联储联销、保底计息等方式降低经销商的冬储风险,调动他们的冬储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冬储、乐于冬储。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必须调整淡季生产方式。肥企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设备大修,应尽量将大修时间安排在淡季,以减轻淡季时的销售压力;如果出现走货困难、产品严重积压时,肥企应主动、果断地降低生产负荷,而不是盲目地降价销售。企业不能简单地认为,满负荷生产就是好事。企业要多想一想,生产得太多了,产品往哪里去呢?仓库积压得太多了,就想着降价,岂不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冬储形势,肥企须建立一种淡季生产机制,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产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产量,该限产就限产,该停产就停产,一切以企业损失低为原则。
广西一位化肥厂家营销负责人表示,经销商不愿冬储了,肥企可加大直销力度,把化肥直接销售给种植大户及农民,这么低的化肥价格对农民来说还是有诱惑力的,可降低他们的种植成本,有些农民也愿意现在存肥,他们也担心用肥旺季时涨价。企业只要用心去做,还是能找到市场的。企业要广开营销渠道,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从今后的发展来说,减少中间环节,向终端消费者靠拢是必然趋势。
在吉林寻找“156”项工程(六)
六、吉林铁合金厂最值得保留的部分及价值分析1、生产厂房部分图24 1962年建成投产的亚洲最大铁合金生产车间——吉林铁合金厂三分厂2、附属厂房部分较为典型的建筑有始建于1953年的吉林铁合金厂动力分厂第一循环水泵站(含地下部分)和缺少建筑美感的水塔。动力分厂第一循环水泵站由全套苏联设计图纸而来,60多年来周围历经扩
0评论2024-10-29165
在吉林寻找“156”项工程(五)
五、吉林铁合金厂的未来2010年,吉林市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2014年,哈达湾老工业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地处哈达湾的吉林铁合金厂,现有土地188万平方米,计划由工业四类地转商业用地。2017年,在整体搬迁前,吉林铁合金仅剩下一分厂等少数电炉还在维持生产。图17 2015年企业改制
0评论2024-10-29176
在吉林寻找“156”项工程(四)
四、吉林铁合金厂的附属设施60多年来,吉林铁合金厂建起了多所幼儿园、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一中学(吉林一中分校曾在此办学)、第二中学(普通初、高中)、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职工大学等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还有自己的“枫叶”牌汽水厂、液化气站和哈达百货大楼等福利机构。由于厂区占地面积较大,从工厂西门到北门
0评论2024-10-29175
在吉林寻找“156”项工程(三)
三、吉林铁合金厂的辉煌在6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吉林铁合金几经扩建、技术改造、体制创新和股权重组,已经发展成为集生产科研、工厂设计、设备制造与安装、情报咨询、技术服务、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全国铁合金行业龙头企业,曾经是中国最大、品种最多、质量最优、开发能力最强的铁合金生产与供应基地之一。吉林铁合金厂生产能力
0评论2024-10-29170
在吉林寻找“156”项工程(二)
二、吉林铁合金厂发展历程据《吉林铁合金厂志(1953-1990)》第一卷记载,1952年,以前苏联总工程师布里科夫为组长的铁合金厂专家设计组在选址勘察时,对吉林哈达湾的评估意见为:“位于哈达湾车站附近,铁路交通便利;东距丰满水电站仅二十公里,用电方便;北临松花江,供水、排水问题均易解决;东临电极厂,较为经济。缺
0评论2024-10-29165

- 在吉林寻找“156”项工程(一)
0评论2024-10-29
化工上市企业有喜有忧 2016年迎接新挑战
2015年全球石油价格一路下滑,截止去年12月底,石油价格下跌到30美元/桶,下滑原因,一是拒绝减产,采取保障市场份额的策略,沙
0评论2016-03-0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