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
紧跟发展大势,合肥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合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703.16亿元,占全市工业30.2%,彰显出强劲发展势头,蓄积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合肥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大项目为产业勾画美丽蓝图
5月的合肥大地,处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鳞次栉比的企业厂房。位于新站区的恒宇新能源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这一总投资30亿元的大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
在该项目工地对面,京东方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也在火热施工中,预计7月份可完成主体厂房封。这一总投资16.5亿元的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0亿元,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产业链也急速融合。京东方高世代线、康宁玻璃基板等逐步扩大新型显示产业版图;晶合晶圆、通富微电等谱写集成电路发展精彩文章;海润光伏、阳光电源等打开光伏产业新局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结构调整的强推手、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合肥将按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的思路,聚焦重点领域,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
四大基地建设领跑新兴产业发展
2015年,对于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和新能源汽车4个基地获批省批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全省占据“优势”。
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合肥四大战新基地发展势头迅猛,平均增速超20%。来自市统计局的新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四大战新基地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1.45亿元,产值同比增长25.7%;增加值50.78亿元,增加值增长21.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0.1%。
今年以来,国轩高科、鑫晟光电、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增势迅猛,“四大基地”已形成品牌效应,相关核心企业快速集聚,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数据显示,一季度,从总量看,新型显示基地实现产值86.68亿元,位居位,占全市四大战新基地产值45.3%;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基地总量占30.7%。从增速看,合肥智能语音基地产值增速高,同比增长75.7%,高于全市四大战新基地产值增幅50个百分点;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基地,同比增长49.0%。
更多世界先进产业集群不断崛起
近年来,一批国际先进、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在庐州大地上不断崛起,产业高地的梦想渐行渐近。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703.16亿元,占全市工业30.2%;增加值174.96亿元,增长12.7%,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4.1%。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增长快,分别增长50.9%、39.1%。
四大战新基地的发展,只是合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漫漫长途中的基础一段。合肥还将培育后备力量,围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光伏、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第二批基地申报工作和市级基地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