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关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6-05-19 08:41600

近日,中央对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调研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措施正在逐步实施。昨天习总书记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如何适应这一发展形势,乘势而上,做好转型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天将范周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并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推动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的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面临着结构形失衡。“供需错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文化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通过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供需错配的主要矛盾,通过着力改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环境、优化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机制,激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活力,重塑强化文化产业长期、可持续增长。

(一)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供给侧”问题

从文化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看,在生产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这与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特点相吻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的生产结构变化,将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例如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消费者将有更充裕的消费主导权,供给侧改革带动的有效供给也将提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更强劲的动力。

 

(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式从订单加工到简单模仿,但由于文化产业有着一般产业所没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文化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存在着政府与非公文化经济共同造成的反周期力量,这两种反周期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文化产业增长周期的曲线运动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产业结构重塑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通过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才能使文化产业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有效结合。

二、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以创新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另一方面是让市场及时出清,通过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清理僵尸供给、盘活呆滞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简而言之,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一)杜绝低俗供给

杜绝低俗供给,先要警惕封建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警惕自身成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虏;其次要从本质上解决低俗产品和服务,在受众层面提高大众审美水平,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则要培育德艺双馨的创作者,对于管理者而言则要掌握负面清单,画出市场红线。杜绝低俗供给,先要提高文化审美层次,使广大人民能够自觉拒斥那种以丑态“愚乐”观众、以病态刺激观众、以媚态迎合观众的低俗娱乐。其次应建立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为市场经营划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惩戒机制约束低俗供给。

(二)减少低端供给

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端存在的显著问题,一是中低端产品生产过剩,企业产品积压;二是高质量、高科技产品需求增加,却生产不足。减少低端供给先应当通过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横纵联合,创新文化业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的大文化发展格局。此外,还应通过强化产业融合度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黏度,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领域供给水平。

 

 

(三)淘汰过剩供给

要化解文化产业的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步进行分别处置,另一方面需要在处理方法上运用创新,把工作重点放在消除体制性过剩和性过剩、化解结构性过剩、力避周期性过剩上。一是以创新能力消化和吸收收过剩供给,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通过创新带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新增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挤出过剩供给,强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新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三是以创新政策打通供需通道消化过剩供给,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四)清理僵尸供给

“僵尸供给”来自于“僵尸企业”。清理僵尸供给应当从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上寻找对策。一方面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蓄动能。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共享经济、长尾经济、零成本经济模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纵向上下游并购打通链条,生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盘活呆滞供给

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不少呆滞供给、呆滞资产。可以通过梳理、分类对呆滞供给的进行盘活,制定专门方案处理。一是要减少新增呆滞供给。建立文化领域负面清单制度,更新限制类新建项目和淘汰类项目,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二是盘活存量呆滞供给。在确保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加强文化资源梳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业新动能新活力
吉林日报11月15日讯(记者曹梦南 缪友银)今天,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长春市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活力,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0评论2019-11-16677

(期货日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报告称,在对棉花和大豆三年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

0评论2017-11-027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至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

0评论2017-11-02720

[迎接党的十九大]供给侧发力:新经济激发新动能
  在过去的5年中,新经济的蓬勃活力让千千万万人感受着生活的便利和美好。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新经济

0评论2017-11-01712

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科技储粮让百姓吃上放心粮
在中储粮系统的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运粮车从入门登记开始,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张电子身份证。从扦样检验到入库监卸再到资金支付,

0评论2017-10-31747

供给侧改革成效突出 煤钢行业盈利增幅飙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去钢铁产能5000万吨,到8月底为止,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目标,到年底还有望超过这个目标。10月19日,

0评论2017-10-30645

农业供给侧改革须正视“软肋”
龙头企业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体。当前,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培育和

0评论2017-07-07422

资本市场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
立足动力转化 资本市场服务改革能力增强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0评论2017-07-0742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破解煤炭领域深层次矛盾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事关经济发

0评论2017-07-07435

评论:农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一场全国性的波及大多数农副产品价格的下跌趋势一直在进行着,目前还看不到企稳的征兆。5月26日,搜猪网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猪

0评论2017-05-3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