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加强制度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于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特别是制度供给具有基础性作用,能够从根本上释放经济活力,为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匹配创造体制机制条件。新型城镇化的制度供给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城乡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其中,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接和并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实现向新市民转变。在人口老龄化到来、劳动力成本攀升的历史关节点,这些改革举措能够延长人口红利期,推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同时,落实公平就业政策,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使劳动力素质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此外,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土地的资本属性,既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这样的制度性改革有利于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提高要素供给效率和灵活性。
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城镇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区域分布结构优化的过程,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这一过程的顺利推进,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释放经济社会活力。城镇化是工业化聚集效应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应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不能人为抑制、行政主导,也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应恪守权力边界,摒弃功利的实用主义做法。当前,既不能单纯把城镇化作为应对经济下行的灵丹妙药,更不能把农民工视作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接盘侠”,强迫农民进城上楼,而应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择善而从的自主权,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保证农民工“进得来”“融得进”“住得下”“过得好”。可以在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领域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机制,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业新动能新活力
吉林日报11月15日讯(记者曹梦南 缪友银)今天,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长春市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活力,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0评论2019-11-1667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至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
0评论2017-11-02721
供给侧改革成效突出 煤钢行业盈利增幅飙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去钢铁产能5000万吨,到8月底为止,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目标,到年底还有望超过这个目标。10月19日,
0评论2017-10-3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