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融资一直是一个社会难题。一面是现有金融机构欲放而不敢的暧昧,一面是小微企业欲求而不得的无奈,供需双方就这样难以找到平衡。
近几年,尽管政府政策和银行策略对小微企业信贷予以倾斜,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不断拓宽,但仍旧无法满足广大小微企业对融资的渴求。在这样一个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飞贷金融看到了契机和解决之道。
飞贷金融董事长唐侠表示,飞贷金融做的是金融服务,通过线上风控、产品体系等创新,来为小微企业搭建一个桥梁,从现有金融机构快速融到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飞贷金融不是P2P,P2P是通过对接投资者个人和借款者个人来实现借贷的,而飞贷金融的模式是将银行等现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端,为小微企业放贷,全程不碰资金,仅作为双方对接的桥梁,这样的模式在国内属于创新。也正因如此,飞贷金融成为一个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案例。
那么,飞贷金融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在搭建桥梁的时候又是如何进行风控和征信审核的?它跟P2P模式有何区别呢?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唐侠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专访,并详细介绍了飞贷金融的运作模式。
信贷市场供需失衡
在介绍飞贷金融的运营模式之前,唐侠先对国内的信贷市场进行了分析。数十年传统金融的从业经历,让唐侠洞察当下信贷市场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正是看到了这个症结,唐侠才决心要推动一些改变。
唐侠表示,但凡供求关系出现问题,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一般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总量方面的不足,另一个是在结构方面的不平衡。在信贷领域也不例外,对大中型企业的信贷供给,这是现有金融体系的重心,也是它们的专长,但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则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从需求侧来看,数据显示,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600万家,占工商注册总量的94.17%,他们的税收贡献占所有企业的50%,GDP贡献超过60%,出口贡献超过70%,就业贡献超过80%,但是只有5%比例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银行的信贷服务。
从供给侧来看,2015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为99.35万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36.23万亿,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对两者的分别占比为17.4%和1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供求关系的问题,不是出在总量的供给方面,而是出在结构上的失衡。”唐侠分析称,尽管国家也花了很大力量想解决,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