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服务资源。资源供给实行“空间+时间”的精细化管理,让有限的资源作用发挥到大。在空间上,要改变以行政区域设置组织的固有模式,根据青年群体的分布空间、人员特点,对人、财、物等进行优化配置,既侧重重点,又不留盲点,实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辐射到哪里,团的服务资源就供给到哪里。在时间上,要研究分析青年群体活动以及需求服务的时段规律,实现资源利用佳时段的控制与决策。如结合“就业季”、“考试季”、“子女入学季”等重要时点,合理安排相关主题服务,做到青年想活动时有资源支持,需服务时有活动支撑。
创新丰富服务内容。内容供给坚持“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设计,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多样化,就是根据青年群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创新设计不同的服务内容。个性化,就是积极探索“菜单式”、“自助式”、“订制式”服务机制,让青年“自选”、“自定”服务内容,促进内容供给与服务需求相匹配,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专业化,就是服务内容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培育从事青年工作的社会公益组织,推行专业服务项目化管理,比如青少年权益保护、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等,应逐步交给市场,让专业机构设计、策划相关服务内容,推动青年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灵活转变服务方式。打造“互联网+志愿者+社会组织”的青年服务平台。围绕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线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网站等新媒体,即时发布服务内容信息,让青年朋友一个时间了解情况,各取所需。线下,主动开展精准服务、特色服务,利用社会资源,开拓服务空间,协调区域内各类公共场所、商业机构,把其打造成服务青年的特色品牌门店,使服务更加便捷化、接地气、有活力。在实现途径上,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特点,促进区域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为青年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性,让其负责一些专业领域的服务项目的实施,确保服务到位,增强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