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楼市“供给侧”攻坚“需求侧”托底

2016-06-16 09:28840
 正在召开的“两会”,明确了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5%-7%。GDP增速目标次以区间的形式出现,既顺应经济下行趋势,给政府在推进改革与转型中以更大空间和主动性;又顺应保障社会就业、防范金融风险,需要经济稳定增长的客观现实。使政府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协调上争取主动,有更大、更灵活的回旋余地。这中间,通过投资和消费,房地产连着“稳增长”,通过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又连着我国大内需和发展新动力,因此房地产受到更多重视。

从政府工作报告及同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基调,就是“供给侧攻坚、需求侧托底”。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重任,是遵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型城镇化路径,让外来人口“扎根”城市。报告把房地产置于新型城镇化框架下,在讲房地产之前,报告先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并提出了今年市民化的两个重点,即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的落户政策和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

事实上,《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已实施数年。去年中央也明确,要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去库存”。但是,地方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上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去库存”策略上,仍依赖财税信贷刺激下的短期利好,市民化和“去库存”仍旧是两张皮。此次“人地钱”挂钩的明确,不仅让落户政策具体化、可操作,而且在财政赤字扩大、专项债券的保障下,加上灵活的用地激励,地方积极性会提升,预计随后配套的用地政策、中央转移支付等将先后落地。

提高住房供应效率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报告一个次提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一方面,这是适应农民工和新移民房价负担能力不足、以租为主的住房消费现状;另一方面也是高房价背景下,培育“先租后买”梯度消费、壮大租赁市场的需要。同时,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是改变过去经济增长导向下,以“钢筋混凝土”和高成本、高消耗为特征住房供应模式,向更低成本、更好质量、居住属性的新型建造方式转变。

此外,报告明确从今年5月1日开始,房地产全面实施“营改增”,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这是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减税,一方面给盈利高的企业更大激励,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强者恒强”,提高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以减税提高房企的利润和活力,激励企业增加新开工和拿地的积极性,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也腾出降价空间来“去库存”;后,“营改增”和企业不动产增税抵扣利好专业化租赁,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供给侧”攻坚的力度确实很大,“需求侧”作用也很重要,但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需求侧”更加强调针对性,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相比2015年,在支持居民住房消费方面,更强调要完善税收信贷政策;棚改方面,相比2015年强调要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这两个方面的表述,或意味着在未来楼市下滑超出预期时,将继续降成本和提杠杆,激励潜在需求释放,加快“去库存”进程。也就是说随时可能会从工具箱里拿出利器来。

制造业“去产能”、“去杠杆”不可阻挡,银行为保持利润水平,从制造业分流出来的贷款将会转向个人消费领域,即“加杠杆”从企业转向个人是大趋势。目前,三、四线城市贷款买房占比很低(40%),二线城市对房贷需求也很大,个人金融市场空间可观。居民“加杠杆”叠加转型期货币政策宽松,大类资产配置偏向楼市确定无疑,这是全球规律。同时,购房成本继续降低、杠杆继续提升,货币宽松力度会加大(今年M2增速目标提至13%),短期内“去库存”会有明显效果。

同时,“需求侧”和“供给侧”管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明显的是,针对近期各界关注的一线城市楼市火爆,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提出了增加土地供应。事实上,近年来对于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特大城市,国家一直坚持“划定永久性开发边界”。但近年来人口流向表明,单纯“堵”解决不了问题,还加剧“城市病”。时隔37年后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事实上是从供给侧的角度看待城市问题。与其堵不如疏,近期流传较广的一篇文章《人口密度极高的日本为什么有那么多栋民居?》,事实上道出了人口多并非“城市病”的根源。因此,顺应人口流向规律,积极增加土地,解决特大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发挥城市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将是未来特大城市房地产“供给侧”管理的主题之一。

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近十几年来一个次减少,揭示了特大城市包括住房在内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供给紧缩,生活成本上升,倒逼人口逃离,威胁到了城市集聚效应,威胁到国家以城市群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因此,不管是上海重拾“90/70”的户型政策,还是深圳要填海造地55平方公里,并非地方主政者单方行动,而是贯彻国家“供给侧”改革精神,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表征。同时,重点城市加大供应将增加投资、新开工的有效性,缓冲开发投资和新开工下滑,缓减因“保投资”不得不逆人口和资金流向规律,刺激三、四线城市的楼市。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业新动能新活力
吉林日报11月15日讯(记者曹梦南 缪友银)今天,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长春市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活力,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0评论2019-11-16526

(期货日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报告称,在对棉花和大豆三年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

0评论2017-11-026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至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

0评论2017-11-02584

[迎接党的十九大]供给侧发力:新经济激发新动能
  在过去的5年中,新经济的蓬勃活力让千千万万人感受着生活的便利和美好。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新经济

0评论2017-11-01570

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科技储粮让百姓吃上放心粮
在中储粮系统的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运粮车从入门登记开始,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张电子身份证。从扦样检验到入库监卸再到资金支付,

0评论2017-10-31615

供给侧改革成效突出 煤钢行业盈利增幅飙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去钢铁产能5000万吨,到8月底为止,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目标,到年底还有望超过这个目标。10月19日,

0评论2017-10-30624

农业供给侧改革须正视“软肋”
龙头企业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体。当前,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培育和

0评论2017-07-07364

资本市场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
立足动力转化 资本市场服务改革能力增强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0评论2017-07-0738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破解煤炭领域深层次矛盾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事关经济发

0评论2017-07-07405

评论:农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一场全国性的波及大多数农副产品价格的下跌趋势一直在进行着,目前还看不到企稳的征兆。5月26日,搜猪网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猪

0评论2017-05-3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