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深改组会议在审议通过多项改革相关规定举措的同时,再度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终目标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并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几大关键环节的改革,发挥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金融改革既应着眼长远的体制机制创新,又要立足“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协调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的深化,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关键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枢纽。如果这一枢纽运行不畅,渠道阻滞,结构失衡,则不仅会导致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还将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经济金融风险隐患的种子。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
?
实际上,不管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近期公布的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均对金融改革列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目标就是推进金融业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
具体而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同时,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利率、汇率市场决定机制,完善宏观调控。而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则是当前又一重任,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等。
?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应梳理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需集中出台和落实的改革举措,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攻坚战。这就需要围绕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提升金融供给效率这一目标,积极盘活信贷资源,降低企业杠杆率。
?
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和途径,推进债转股有序落实。债转股是当前各方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其未来的顺利落地将发挥“一箭多雕”的积极作用。当然,这一重要的改革创新举措,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规范各参与主体行为,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稳妥清理“僵尸企业”占用的金融资源。“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早已成为业界共识。能否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对于盘活其占用的银行信贷,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在深化金融改革进程中,注意改革的协调性。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很强,推进难度也越来越大,一着不慎可能满盘皆输。这就需要强调各项金融改革的递进性、协调性,需要统筹兼顾。业内专家表示,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包括各项金融改革的协调,也包括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的协调以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协调。
?
当然,发挥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尤其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原来被高速度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尽快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扎紧制度笼子,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