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技术的供给侧也需要改革

2016-06-16 09:35750
 “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何谓有效供给?一般来说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消费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供给。从技术供给的角度看,我国目前存在着技术创新成果不能支撑产业的发展进而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其具体表现,一是创新成果与产业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存在新技术研发与企业技术脱离的两张皮现象,如我国大量的科研专利不能转化为现实产品;二是研发投资存在方向性问题,比如对百姓急需、提升品质的实用技术重视不够;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在新技术创造新市场方面存在严重的技术供给不足。

  现阶段,我国技术供给的主体分别为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始终处于探索和改革阶段,不太成熟,不能够激励各有关主体完全按照需求的方向实施有效率的技术创新。

  政府在技术供给中主要作为投入主体和政策供给主体,其作用,一是提供技术供给量的激励,这需要政府的制度供给到位才能激发其他主体的供给效率。二是有效供给的调剂,主要是通过产业政策、技术发展战略、资源投入等手段,引导技术供给部门研发的方向。比如,我国作为赶超型经济体,技术供给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需要不同的技术供给。政府通常是通过发展规划与技术创新政策引导R&D投资方向以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投资,以此来提升技术供给的质量,但这会造成技术的不均衡供给。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例如,我国互联网产业整体上发展很快,但在技术供给方面,我国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明专利只有2800项,而谷歌一个公司的发明专利就超过3000项,这反映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正是由于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我国在很多领域不能提供百姓需要的产品,尤其是高质量的产品。

  高校及科研单位是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国家近年来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很大,但由于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以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为主要目标,与产业之间的互动、联动、协同创新不足,科研成果不能够及时转化为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供给,终导致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现象。比如,很多省会城市高校林立,科研实力也很强,但其产业与高校的科研联系并不紧密,主导产业基本上与高校研发没有形成互动。企业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高校不能供给,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又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产生了技术供给与技术需要的矛盾。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找到不能有效供给的关键所在。我国产业高档次产品供应能力不足,根本原因就是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因此,今后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技术创新领域的供给能力。笔者认为,技术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补核心技术的短板。我国的一些产业已经实现了追赶与跨越,如高铁、通信、航天、核电等领域的技术,不仅实现了跨越而且领跑世界。但也有很多产业基本上没有实现技术突破,在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方面缺乏技术优势。例如芯片制造、生物制药、医学仪器、精密机床、电机制造等领域,虽然已经建立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但普遍缺乏核心技术,需要通过政策的引导来促进本行业技术的综合与集成,找到一条快速实现突破的技术发展之路,消除瓶颈、补齐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优化技术供给结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拥有的发展科技的资源有限,导致我国在技术人才、技术条件、技术投入、技术产出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与我国处在一个长期追赶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通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积累,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财力、物力、人力基础,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技术供给侧改革以提高技术供给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高中低档技术结构、不同产业和地区对技术的不同需求结构。技术供给既要天,发展尖端科技、彰显国力的重大科研专项,也要立地,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产品做精致,使我国的产业技术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创造引领性新技术。萨伊定理指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消费是被引导的,消费者因为对新技术不了解,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潜在的产品需求,他们自己并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作为技术供给的科研单位、企业技术中心则可以站在技术发展前沿,创造出引领消费的新技术来满足这种潜在的需求。比如,我国现在强调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是引领和带动大众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人们有更健康、更环保、更高效的生活方式的重大契机,能够带动新能源汽车、节能产品、低碳技术等不断地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通过提供新的供给来引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业新动能新活力
吉林日报11月15日讯(记者曹梦南 缪友银)今天,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长春市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活力,大力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0评论2019-11-16526

(期货日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报告称,在对棉花和大豆三年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

0评论2017-11-026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至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

0评论2017-11-02584

[迎接党的十九大]供给侧发力:新经济激发新动能
  在过去的5年中,新经济的蓬勃活力让千千万万人感受着生活的便利和美好。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新经济

0评论2017-11-01570

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科技储粮让百姓吃上放心粮
在中储粮系统的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运粮车从入门登记开始,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张电子身份证。从扦样检验到入库监卸再到资金支付,

0评论2017-10-31615

供给侧改革成效突出 煤钢行业盈利增幅飙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去钢铁产能5000万吨,到8月底为止,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目标,到年底还有望超过这个目标。10月19日,

0评论2017-10-30624

农业供给侧改革须正视“软肋”
龙头企业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体。当前,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培育和

0评论2017-07-07364

资本市场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
立足动力转化 资本市场服务改革能力增强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0评论2017-07-0738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破解煤炭领域深层次矛盾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事关经济发

0评论2017-07-07405

评论:农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一场全国性的波及大多数农副产品价格的下跌趋势一直在进行着,目前还看不到企稳的征兆。5月26日,搜猪网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猪

0评论2017-05-31395